肛裂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为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患者有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等症状,长期存在的肛裂还可引起感染,导致局部红肿、渗液等并发症,因此患者需及时接受治疗,避免病情延误。目前,西医治疗肛裂以药物为主,如果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则需通过手术治疗,临床主要用肛裂切除术、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等来治疗肛裂。对于肛裂治疗手段的选择,临床还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期间要给予患者有效的辅助干预,促进患者恢复。现将肛裂治疗的具体情况简单做以下科普。
1.西医治疗
1.1 肛裂切除术加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
注意事项:患者入院后,主治医生接诊,了解患者具体情况,结合手术史、常规检查确定病情,制定治疗计划。相关医护人员按照科室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病例档案,记录患者各项信息,评估患者病情及身心情况。主治医生讲解肛裂相关知识,介绍肛裂切除、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的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手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增强患者能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手术治疗:术前,主治医生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如肠道准备、皮肤清洁,麻醉等操作准备。手术过程中,首先给予患者骶管麻醉,安置患者处于侧卧位,医护人员彻底清洁和消毒肛裂区域,避免感染;根据术前评估结果,确定切口位置,切口位置一般位于后正中肛裂处,从肛缘远端到齿线处约1.5cm范围内,用手术器械切开皮肤和黏膜层,切除肥大肛缘组织、溃疡肛管部分及裂口基底周围瘢痕组织;在齿线内侧进行切口,分离内括约肌和皮下组织,达到括约肌间沟,插入小弯钳,分离括约肌,并挑出肥厚部分,用钳夹夹住并切断;用手术器械结扎出血点,防止术后出血,促进伤口愈合;将浸有凡士林的油纱布置于肛裂伤口底部和边缘,以保充分填充,不要过度填塞,最后加压固定。
1.2 药物治疗
主要用容积性、渗透性泻剂等药物,软化大便,减少对裂口的刺激和损伤。容积性泻剂能滞留大便中的水分,软化大便,增加大便体积,促进排便,有助于肛裂裂口愈合;渗透性泻剂能软化大便,减轻排便对裂口的刺激和损伤,促进创面愈合。患者需遵医嘱正确服药,医生应定期重新评价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疗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患者服药期间如出现不明原因恶心、呕吐、头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治疗。
2.辅助干预疗法
2.1 生活调摄
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指导保持健康饮食,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多餐,进食速度尽量放慢,多喝水,以改善便秘情况;指导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同时促进睡眠。
2.2 心理调护
肛裂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担心疾病无法痊愈,易出现失眠与情绪障碍,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不利于恢复。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表达感受,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教会患者有效的便秘、疼痛症状缓解方式,增强患者健康意识。
结语 当前,肛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肛裂产生发病因素较多,便秘、硬便、长期过度用力排便等都会增加直肠和肛管压力,使肛门周围肌肉和黏膜受到牵拉而产生裂缝,引发肛裂,患者需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西医主要通过容积性、渗透性泻剂等药物,以及肛裂切除术、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来治疗肛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临床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手段,以保证患者得到较为理想的治疗结局。由于肛裂患者的患病位置较特殊,患者易出现剧烈疼痛,还可能引发感染、出血等不良症状。因此,治疗期间要给予患者行之有效的辅助干预疗法,以改善患者身心不适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促进患者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