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导致其结果产生偏差甚至错误,从而影响临床疾病诊疗的准确性。加强对微生物检验质控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了解,能够减少微生物检验结果误差发生的概率。
一、微生物检验质控的方法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涵盖了多个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检验人员、样本采集、仪器设备、培养基和试剂等方面,针对这些方面实施的质量控制方法也有所不同。
1.样本质量控制
在采集样本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防止样本被污染,并按照样本采集的标准准确取样,以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储存样本时,应标注采样时间、来源及编号,确保容器放置的安全性。在规定时间内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而在接收样本时,要严格核对样本信息,及时拒收不合格的样本。
2.仪器设备
微生物检验常用到的仪器设备主要有显微镜、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培养箱、离心机等,各种设备仪器应按照生产商提供的使用方法和规定正确使用。定期强制性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确保符合计量部门的校准要求才能使用。对于贵重仪器,在使用前后都应对其进行检查,并做好登记和维护。
3.培养基、试剂
微生物检验使用干粉培养基,其生产商和产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按照要求进行保存,防止培养基潮湿、结块。使用前,检查培养基的外观,检查是否有破损、灌注是否均匀等。一旦发现培养基或试剂过期、变质,则不可再使用。配置培养基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定,选择玻璃容器或搪瓷缸,也不可随意增减或更改培养基成分。定期检查试剂、染色液,过期或变质试剂应丢弃,并进行质控菌株的对照实验,确保其质量满足微生物检验的要求。染色液配制后要选择适当的标准菌株做阳性及阴性对照,鉴定染色液的性能。
4.检验人员
微生物检验要求检验人员拥有高度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检验人员需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所有检验人员应接受岗前培训,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方法、操作流程、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并参与编写仪器操作程序、质量保证体系,了解计量学基本知识。另外,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考核,确保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始终符合高标准要求。
5.检验环境
制定完善、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安排专人每天对检验室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废弃的培养基、样本等废弃物,要放入指定容器内,无害化处理后才可正常排放。对检验室环境进行实时的检测,定期进行空气落菌实验,并使用甲醛熏蒸法进行消毒。
6.检验报告和结果
微生物检验结果出具后,应及时进行复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重新检验。检验报告要求规范书写,详细记录样本信息、检验过程、检验结果等,并由相关人员确认签字。样品和检验记录要按照规定妥善保管,以便进行查询和复检。
二、微生物检验的注意事项
1.检验室环境
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保持门窗关闭,避免空气流通影响超净台内部环境。原料微生物检测室还需定期打开紫外线灯,对房间环境进行杀菌。制作样本前后,都需使用酒精对超净台进行消毒杀菌。同时,合理调整进风量,及时更换紫外灯。
2.样本采集
使用干热灭菌法对容器进行灭菌,时间不可过长、温度不可过高,防止玻璃器皿破裂。采样所使用的取样勺、取样袋等物品,提前用酒精进行消毒和紫外线灯照射杀菌。工作人员要全程做好防护,保持手部清洁,符合消毒标准。添加样品要注意避免接触瓶口,确保样品剂量和稀释倍数准确,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盐水温度保持在40℃左右为宜,既能完全溶解奶粉,也不会破坏微生物。
3.培养基的使用
配置时,仔细检查开瓶日期和瓶口的密封性,并确保称量准确。检验时,要保证现配现用,并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不可长时间放置。倾倒培养基温度以45℃左右为宜,避免温度过凉导致培养基结块,或温度过高破坏微生物。
4.微生物培养
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实时监测培养箱温度,确保温度适宜。按照相关检验规范,对其结果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检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