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门诊护士的交流技巧

发布时间:2025-02-10 阅读:142次 作者:秦志萍
单位及职务:桂林市人民医院门诊部

   在医院的门诊大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里,是患者寻求健康帮助的起点,也是护士们展现专业与爱心的舞台。作为门诊护士,我们不仅是医疗团队的得力助手,更是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桥梁。然而,沟通并非总是那么顺畅,尤其是面对各种背景、各种病情的患者时,沟通障碍时有发生。如何跨越这些沟通障碍,用巧妙的交流技巧,搭建起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之桥?本文将做出解答。

   门诊沟通:一场特殊的“对话”

   门诊,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患者们带着病痛和焦虑来到这里,他们可能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也可能对医疗过程充满恐惧。而作为护士,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缓解这种焦虑,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对话。患者可能因为疼痛、紧张或是对医疗知识的缺乏,而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护士的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倾听:打开沟通之门的钥匙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门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滔滔不绝的患者,他们可能因为病痛而情绪失控,也可能因为对医疗过程的担忧而喋喋不休。这时,作为护士,我们要学会倾听,不仅要听他们说了什么,更要听他们没说什么,听他们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倾听并不意味着沉默。在患者讲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点头、微笑或是简单的回应,来表达我们的关注和理解。这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更加信任我们,更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感受。

   简化语言:让沟通更加接地气

   医学术语,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在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他们对医生的专业术语一无所知,甚至因此而感到恐惧和不安。作为护士,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复杂的医学术语,转化成患者能够理解的日常语言。

   比如,当医生提到“高血压”时,我们可以告诉患者:“您的血压有点高,就像水管里的水压太大一样,需要调整一下。”这样的解释,既简单又形象,能够让患者迅速理解自己的病情,也能够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情绪管理:沟通中的“润滑剂”

   在门诊,情绪的管理至关重要。患者可能因为病痛而情绪激动,也可能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焦躁不安。这时,作为护士,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耐心,用平和的语气和态度来安抚患者。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不满和焦虑,并采取措施来缓解。比如,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一杯温水,或者让他们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休息一下,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体贴。

   问答技巧:引导患者说出真相

   在门诊,我们经常需要询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然而,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害羞、恐惧或是其他原因,而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这时,作为护士,我们要学会运用问答技巧,引导患者说出真相。采用开放式的问题,让患者有更多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您最近感觉怎么样?”这样的问题,能够让患者更自由地描述自己的病情,也能够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

   文化敏感:跨越文化的沟通桥梁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门诊护士还需要具备文化敏感性。不同的患者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可能对医疗过程有不同的理解和期望。作为护士,我们要学会尊重患者的文化差异,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对于一些来自保守文化的患者,我们可能需要在询问病情时更加谨慎和尊重,避免涉及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翻译服务或者文化适应性的指导,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医疗服务。

   结语  在门诊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地方,作为护士,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用专业的技巧、满满的爱心和无限的耐心,去跨越沟通障碍,与患者建立起信任的桥梁。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去温暖每一个患者的心灵,用沟通去点亮他们健康的希望之灯。

桂林市人民医院门诊部 秦志萍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门诊护士的交流技巧》,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