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血管外科领域,主动脉夹层堪称极为凶险的疾病,它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作为一名心脏血管外科医生,今天我将为大家揭开主动脉夹层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这一“健康杀手”。
主动脉,作为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从心脏出发,如同大树的主干,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正常情况下,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紧密贴合组成,协同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与功能。然而,当主动脉内膜出现破损,血液就会乘虚而入,在主动脉壁的中层撕开一个“口子”,形成一个假腔,血液在真假腔之间流动,这就是主动脉夹层的形成过程。形象地说,就好比原本紧密贴合的三层“夹心饼干”,中间被强行撕开了一道缝隙,情况十分危急。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常常与多种因素相关。高血压是其中最常见的诱因之一,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主动脉壁承受的压力过大,内膜就容易受损。就像水管里水压过高,管壁容易破裂一样。此外,一些先天性血管疾病,如马方综合征,会使主动脉壁的结构先天薄弱,增加了夹层发生的风险。还有一些外伤,比如胸部受到剧烈撞击,也可能引发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发作时,症状往往十分剧烈且典型。患者通常会突然感到胸背部撕裂样的剧痛,这种疼痛常常难以忍受,被形容为“像被刀割一样”,疼痛还可能会放射到腹部、下肢等部位。有的患者还会伴有大汗淋漓、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
那么,一旦怀疑主动脉夹层,该如何诊断呢?现代医学有多种先进的检查手段。最常用的是CT血管造影(CTA),患者只需躺在检查床上,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CT设备就能快速、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精准地发现夹层的位置、范围以及真假腔的情况,就像给主动脉做了一次“高清透视”。
一旦确诊主动脉夹层,治疗刻不容缓。治疗方式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相对稳定、夹层范围较小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血压和心率,减轻主动脉壁的压力,防止夹层进一步发展。但对于大多数主动脉夹层患者,尤其是病情较为严重的,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近年来,介入治疗在主动脉夹层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医生在患者的大腿根部或手腕部穿刺一个微小的创口,将特制的导管沿着血管路径送到主动脉的病变部位。在X射线或血管内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支架型人工血管释放并固定在病变处,隔绝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流通道。这种治疗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让许多患者重获健康。
对于一些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主要是通过切除病变的主动脉段,置换人工血管来恢复主动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虽然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但在一些情况下,它仍然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手段。
结语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但只要我们提高对它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够有效降低其危害。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大家对主动脉夹层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心血管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