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发病率高,且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现阶段哮喘的治疗主要是以西医药为主,但西医治疗却存在着副作用明显的问题,患者无法长时间耐受。中医在哮喘治疗中强调天人合一,可从患者体质的改善着手,并会结合具体病因、病症分症施治。那么,中医如何防治哮喘呢?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中医关于哮喘的记载历史非常悠久,且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黄帝内经》中的“喘鸣”、“上气”等均与哮喘的相关症状相似,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喘门》首先命名为“哮喘”。
中医认为哮喘发作主要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多是因为患者脾肺肾不足,外阴主要是饮食不当,喜欢吃肥甘、生冷之食,亦或是外邪入侵,长期情绪不良等。
中医如何防治哮喘
哮喘预防:一是要做好情绪的控制,避免长期处于恐惧、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出现不良情绪及时排解;二是要远离过敏源原,如动物皮毛、花粉等,尽量不在家中使用杀虫剂;三是应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坚持锻炼可使自身心肺活力得以增加,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太极拳、游泳、跑步、跳绳;四是饮食方面要格外注意,避免食用过敏性食物、刺激性食物;五是要预防季节性流感,做好防护,避免呼吸道感染,若已有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就诊治疗,避免诱发哮喘。
哮喘治疗:哮喘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出现耐药性,或带来一定毒副作用,而中医能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具体处方、用药也会结合个人的情况而有所区别。比如,针对于处于发作期的寒喘患者,一般会选择射干麻黄汤此类具有化痰平喘、温肺散寒作用的药物,以引起到清咽清喉、宣肺化痰、温肺止咳的效果;针对于处于发作期的热喘患者,一般会选择定喘汤这一具有清热宣肺、化痰降逆效果的药物;对于处于缓解期的肺虚患者,应选择玉屏风散等具有益气平喘、补肺固胃作用的药物;对于处于缓解期的脾虚患者,建议可以服用六君子汤和或三子养亲汤等具有降逆平喘、健脾化痰作用的中药;对于处于缓解期的肾虚哮喘患者,建议可以选择肾气丸等具有补肾纳气作用的药物。
除中草药治疗外,中医还可通过针刺疗法、灸法、穴位贴敷、推拿、灌肠、穴位注射等方式来治疗哮喘。具体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