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认识冠心病,守护健康

发布时间:2025-01-27 阅读:53次 作者:朱天顺
单位及职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心血管内科

   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作为其中的常见类型,备受关注。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守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一、冠心病的“庐山真面目”

   心脏,这一人体的“生命引擎”,需要持续的血液供应来维持正常运转。冠状动脉就如同心脏的“专属加油站”,负责为心肌输送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然而,当各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于冠状动脉时,血管内壁会逐渐出现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这便是冠心病的发病根源。

   二、冠心病的“多样脸谱”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胸痛:这是冠心病最为典型的症状之一。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当心脏负荷增加时,胸骨后方或左侧胸部会出现疼痛,这种疼痛有时还会放射至肩背、手臂等部位。

   心绞痛:它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发的胸痛。在运动、情绪激动等心脏需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呼吸困难: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使得肺部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引发呼吸困难。患者在活动后或躺下时,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喘息或有窒息感。

   心悸: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引发心悸的常见原因,患者会感觉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同时可能伴有胸闷、头晕等症状。

   疲劳感:长期的心肌缺血缺氧,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的体力下降、精神疲乏,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轻微活动就会感到极度疲惫。

   三、冠心病的“幕后黑手”

   1.不可改变的因素:

   年龄增长、男性性别以及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父母、兄弟在55岁患确定的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等,都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的老化和病变风险自然上升;男性在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等方面,也使得他们患冠心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家族遗传基因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冠心病的易感性。

   2.可改变的因素:

   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的压力冲击,使血管内膜受损,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

   血脂异常: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糖尿病:高血糖环境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四、冠心病的“侦察手段”

   心电图(ECG):这是一种常用且便捷的检查方法,能够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医生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

   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清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观察心肌的运动情况以及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形态等,有助于发现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评估心脏功能。

   冠脉造影:它被视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 X 射线成像,能够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五、冠心病的“应对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这是冠心病防治的基础,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规律运动以及避免或减轻精神压力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硝酸酯类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症状;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扩张手术,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改善心肌供血。

   结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虽然可怕,但通过深入了解,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守护好我们的心脏健康,让生命的“引擎”持续有力地运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心血管内科 朱天顺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认识冠心病,守护健康》,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