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是特定于某种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糖类或其他物质,其浓度水平与肿瘤的存在与否相关。这些标志物在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异常表达或分泌,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它们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浓度来辅助诊断肿瘤。
1.肿瘤标志物检验在癌症筛查中的作用
其一,可在癌症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时,发现潜在肿瘤细胞,提升早期诊断率,医生能据此在早期捕捉异常并及时治疗。
其二,对有遗传倾向或生活方式风险的高危人群,如癌症家族史者、长期接触致癌物者,定期检测可早发现潜在病变并预防。
其三,对于已确诊患者,可评估治疗效果、监测复发。标志物水平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有效;持续升高,有残余肿瘤或复发,利于调整治疗方案。
其四,某些标志物水平可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如乳腺癌中HER-2表达水平能指导靶向药物使用,助力医生调整药物选择和剂量。
2.常见肿瘤标志物及其应用
2.1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酶,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和精液中。在血液中,PSA水平的升高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然而,它并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也导致PSA水平升高。因此,在诊断前列腺癌时,不能仅依据PSA数值,还需结合直肠指诊、前列腺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来说,当PS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时,医生会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升高的原因,避免误诊和漏诊。
2.2 癌胚抗原(CEA)
CEA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在正常成年人的胃肠道、胰腺和肝脏等组织中含量极低。它是多种癌症的标志物,尤其在结直肠癌中应用较广。虽然CEA并不足以作为早期筛查的唯一手段,因为一些良性疾病如肠道炎症、肝硬化等也使其升高,但是对已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定期检测CEA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在手术切除肿瘤后,CEA水平通常会下降,如果术后CEA水平持续不降或再次升高,提示肿瘤残留或复发,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3 甲胎蛋白(AFP)
AFP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在胎儿出生后,AFP的合成会迅速减少,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AFP是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和某些生殖细胞肿瘤的标志物。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定期检测AFP对于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因为,肝癌细胞具有重新合成AFP的能力,当肝脏发生癌变时,AFP水平往往会显著升高。一般认为,AFP持续升高且超过400ng/mL,结合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生殖细胞肿瘤、妊娠等情况也导致AFP升高。
2.4 CA125
CA125是一种大分子多聚糖蛋白,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患者的血清中。CA125通常用于卵巢癌的监测。虽然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因为在一些良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情况下,CA125水平也升高。但在高危人群中结合影像学检查使用,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几率。对于有卵巢癌家族史、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等高危女性,定期检测CA125并结合盆腔超声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卵巢癌。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CA125水平的变化也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复发的重要指标。
结语 肿瘤标志物检验是癌症筛查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为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提供了性。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检测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肿瘤标志物,为癌症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公众的健康意识提高和筛查项目的普及,也将成为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