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脑血管堵了,介入疗法来“清障”

发布时间:2025-01-23 阅读:76次 作者:孙喜凤
单位及职务:沧州市人民医院

   在人体这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中,脑血管系统就像是一条条繁忙的高速公路,负责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快速输送到大脑的每一个角落。然而,这条至关重要的“高速公路”有时也会遭遇拥堵——脑血管堵塞,医学上称之为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一旦这条生命通道受阻,大脑将面临缺血缺氧的危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甚至生命危险。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介入疗法以其微创、高效的特点,成为了脑血管“高速公路”清障的得力助手。

   1.脑血管“高速公路”的拥堵危机

   脑血管堵塞常因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而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轻者可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则可能脑梗死,造成严重后果。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它们使脑血管壁脆弱,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2.介入疗法:脑血管“高速公路”的清障专家

   面对脑血管“高速公路”的拥堵危机,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往往效果有限,且存在出血、再灌注损伤等风险。而介入疗法,则以其精准、高效、微创的特点,成为了打通脑血管“高速公路”的得力助手。

   介入疗法,全称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通过股动脉、桡动脉等外周血管,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微创器械送入脑血管系统,在X线透视、CT或MRI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脑血管堵塞部位进行精准治疗。介入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动脉溶栓:通过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血栓部位,提高药物浓度,加速血栓溶解,恢复脑血流。

   机械取栓:利用特制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抽吸导管等,直接抓取或吸出血栓,快速恢复脑血管通畅。

   血管成形与支架置入:对于脑血管狭窄引起的堵塞,可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恢复血管直径,改善脑血流。

   介入疗法在脑血管堵塞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精准高效: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医生能够准确识别病变部位,实现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微创安全:相比传统手术,介入疗法创伤小,恢复快,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适应证广: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脑血管堵塞,包括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狭窄等。

   3.介入疗法的“清障”过程

   介入疗法的“清障”过程,犹如精细的“高速公路维护”。首先,医生在患者股动脉或桡动脉处局部麻醉并穿刺,随后导管顺血管自然路径进入脑血管系统。在X线、CT或MRI的精准导航下,医生清晰观察脑血管状况。接着,依据病情,医生选择:动脉溶栓,即导管直接送药溶解血栓;机械取栓,用特制装置抓取或吸出血栓;或血管成形与支架置入,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恢复血管畅通,改善血流。

   4.术后康复与长期管理

   虽然介入疗法能够迅速打通脑血管“高速公路”,但术后的康复与长期管理同样重要。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继续使用抗血小板、抗凝、降压、调脂等药物,预防血栓再次形成。同时,还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在生活方式上,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脑血管病变的复发风险。

   结语  脑血管“高速公路”的拥堵危机,不仅是对医学技术的考验,更是对人文关怀的体现。介入疗法的出现,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与人文在医疗领域的完美交汇。它提醒我们,面对疾病,我们不应畏惧,而应积极寻求科学的治疗方法,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脑血管的健康,让生命之血在脑血管“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在这场脑血管“高速公路”的“清障”行动中,介入疗法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技的力量,足以战胜一切困难,守护人类的健康与幸福。

沧州市人民医院 孙喜凤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脑血管堵了,介入疗法来“清障”》,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