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老年人防误吸的风险与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25-01-20 阅读:64次 作者:廖梓伊
单位及职务: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其中吞咽功能的减弱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误吸,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隐形杀手”,正悄然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本文将介绍老年人防误吸的风险与预防措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误吸的危害

   误吸,简单来说,就是口咽部的异物(如食物、液体、分泌物等)不小心进入了气管和肺部。这听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实际上,它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首先,异物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引起吸入性气管—支气管炎、吸入性肺炎,甚至肺纤维化,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想象一下,原本顺畅的呼吸变得困难重重,这是多么令人难受的事情。

   其次,误吸带来的不适感会让老年人对饮食产生畏惧,导致饮食量逐渐减少,进而引发电解质紊乱、脱水、肾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一系列问题。身体日渐消瘦,精神也萎靡不振,这无疑是每个家庭都不愿意看到的。

   再者,长期受误吸困扰的老年人,还可能出现焦虑、失眠、抑郁等神经精神异常。原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却被这些负面情绪所笼罩。

   误吸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误吸?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

   吞咽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吞咽反射变得迟钝,肌肉力量减弱,使得食物或液体在吞咽时容易误入气管。

   疾病因素。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痴呆等)、咽喉部疾病(如喉癌、声带麻痹等)或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的老年人,误吸的风险会更高。

   饮食不当。食物过于坚硬、大块,进食速度过快,或在进食时说话、大笑等,都容易导致误吸。

   预防误吸的妙招

   面对误吸这个“隐形杀手”,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以下是一些简单而实用的预防措施,让老年人远离误吸的威胁。

   保持坐姿进食。老年人进食时应保持坐姿,避免平卧或弯腰。特别是在吃稀粥、汤类食物时,更应注意保持坐姿。这样有利于食物顺利进入食道,减少误吸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食物。将食物加工成细软、易吞咽的形态,如将肉类切成小块或做成肉泥,蔬菜切碎煮烂。避免食用过于坚硬、粘性大或粗糙的食物。同时,注意食物的温热适宜,进食时不宜说话,以防引起误吸。

   控制进食速度。鼓励老年人细嚼慢咽,避免匆忙进食。过快的进食速度不仅容易导致误吸,还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

   注意口腔卫生。餐后认真细致地清洁口腔,以防止口腔内残留食物在变换体位时发生误吸。同时,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如有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

   进行吞咽训练。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老年人可以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吞咽肌肉的锻炼、吞咽技巧的训练等。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吞咽能力,减少误吸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餐具。市面上有各种防呛咳的杯子,如斜口护理杯、微量防呛杯等,还有助食刀叉、防洒碗、助食筷等。家属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餐具,降低误吸的风险。

   保持环境安静。在进食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老年人分心。如看电视、交谈等都会分散老年人的注意力,增加误吸的风险。

   误吸发生时的应急处理

   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种种预防措施,但误吸还是有可能发生。那么,当误吸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急处理呢?

   鼓励咳嗽。对于神志清楚的老年人,应鼓励其咳嗽、咳痰,并协助拍背尽快将异物咳出。

   掏取异物。如果老年人无法自行咳出异物,家属应迅速撑开口腔掏出异物。若老人出现窒息或意识障碍,应立刻用家中吸痰装置负压吸引,吸出老人口、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食物碎屑。

   实施海姆立克法。对于严重的误吸情况,家属应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法。这种方法利用胸腔里的气流压力把堵在咽喉气管的食团冲出来,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

   及时就医。在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同时,家属应尽快将老年人送往医院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廖梓伊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老年人防误吸的风险与预防措施》,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