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放射诊断家族的“超能力”揭秘

发布时间:2024-10-28 阅读:44次 作者:张丽华
单位及职务: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原431医院

   放射诊断技术如同医生的“超能力”,可直接“看见”人体内部结构,揭示疾病的秘密。X光、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测手段,各自拥有独特的成像原理和应用领域,对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X光:透视人体的“手电筒”

   X光检查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因不同密度的组织对其吸收程度不同,进而形成黑白对比图像。

   1.1 X光成像原理

   X射线的穿透力与波长、光子的能量密切相关,同时受物质密度影响,X射线的穿透、吸收程度可因人体组织中天然的密度差异而异,如硬组织吸收X射线程度高于软组织,吸收差异会在接收器上形成黑白对比图像。

   1.2 X光应用领域

   骨骼检查:清晰显示骨骼形状、密度和完整度,对于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胸部检查:胸部X光可用于检查肺部、心脏结构,医疗工作者可根据相关图像检测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胃肠道检查:借助特殊药物促使胃肠道显影,常用于检查胃溃疡、肠梗阻等疾病。

   1.3 X光的优势与局限

   X光相较其他成像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高空间分辨率的优点,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相关信息,对于骨科、胸部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X射线对于人体存在一定辐射损伤,若是长期接触可增加患癌风险。 此外,X光图像为重叠影像,存在误诊、漏诊风险,并且无法直观显示软组织的详细结构。

   2.CT:身体内部的“切片机”

   CT扫描结合X射线与计算机技术,可为医疗工作者提供立体解剖结构信息,常利用图像不同灰度值,识别正常、异常组织。

   2.1 CT的成像原理

   CT是利用计算机处理X射线穿过不同密度组织生成的二维图像,将其重建为三维内部结构。CT扫描仪可围绕受检者身体旋转,将多个角度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并转化成图像。

   2.2 CT的应用领域

   颅脑疾病:常作为创伤性颅脑急诊、急性脑出血等颅脑疾病的重要检测手段。

   胸部疾病:医疗工作者可通过CT影像直观观察肺部、支气管等结构,对于肺结核、肺炎等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心血管疾病:医疗工作者可通过CT影像直观评估心脏结构、功能状态,常用于监测心血管疾病。此外,CT造影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走向。

   骨关节疾病:对骨折、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等骨关节疾病具有显著诊断优势。

   2.3 CT的优势与局限

   CT影像检查具有快速诊断、高分辨率图像、可三维重建的优势,可发现颅内出血、肿瘤等细微病变。尽管CT扫描辐射剂量已大幅度降低,多次扫描患者仍存在辐射暴露风险,应全程遵循相关辐射防护原则。含碘对比剂可增强图像质量,但存在过敏风险,并且相关扫描设备维护成本较高,软组织显示效果低于MRI。

   3.MRI:身体内部的“高清电影”

   MRI可捕捉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利用磁场、射频波生成身体内部详细图像,常在临床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3.1 MRI的成像原理

   MRI检查是在外加静磁场作用下,人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通过吸收和发射射频脉冲而产生信号,待计算机处理后生成高分辨率影像,医疗工作者可借助相关图像直观观察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

   3.2 MRI的应用领域

   神经系统:常用于诊断肿瘤、血管病变等疾病,可清晰显示脑、周围神经结构。

   心血管系统:常用于诊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MRA有利于发现血管狭窄、动脉瘤等病变。

   肌肉骨骼系统:可清晰显示肌肉、韧带等结构,常用于诊断韧带损伤、肌肉损伤等疾病。

   腹部和盆腔:有助于评估肿瘤、结石等腹部脏器病变。

   乳腺和甲状腺:常用于诊断乳腺、甲状腺疾病等。

   3.3 MRI的优势与局限

   MRI具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成像清晰、多参数成像的显著优势,更适合长期监测或多次检查患者,能准确反映细微病变。受骨骼中氢含量少、成像重点偏软组织等因素影响,MRI对骨骼直接成像能力较弱。因MRI成像时间较长,对受检者配合能力提出高要求,同时要求提前摘除金属物品,以此保障图像质量。另外,MRI难以检测肺部病变,对微小钙化显示不足,不适用于特殊人群检测、牙齿问题等特定场景。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原431医院 张丽华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放射诊断家族的“超能力”揭秘》,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