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识别消化道出血征兆,掌握预防策略

发布时间:2024-10-28 阅读:41次 作者:梁蓝文
单位及职务:阳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中心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消化道任何部位出血的现象,可能由多种疾病或损伤引发。根据出血速度和部位不同,其症状轻重差异显著,轻者可能仅表现为黑便,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将系统讲解如何快速识别消化道出血的征兆、掌握紧急处理方法以及日常预防策略,帮助读者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知与应对能力。

一、识别症状:从轻微异常到危险信号

1.常见症状分类

(1)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食管等),其症状有以下几种。

呕血:血液呈鲜红色或咖啡色,可能混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黑便(柏油样便):因血液在肠道内氧化变黑,粪便呈黏稠油亮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标志。

贫血相关症状:头晕、乏力、心慌、气短,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休克。

(2)下消化道出血(小肠、结肠、直肠等),其症状表现为以下几种。

血便:粪便表面带有鲜血,或呈暗红色果冻状(如直肠癌出血)。

腹痛:可能伴随阵发性绞痛或持续隐痛,常见于肠道炎症或梗阻。

肛门不适:痔疮或肛裂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或瘙痒。

2.需警惕的危险信号

要警惕一些危险信号,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持续呕吐鲜血或大量黑便;突发剧烈腹痛伴休克表现(冷汗、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头晕、意识模糊或昏迷;既往有肝硬化、胃溃疡等疾病史者突发症状加重。

二、紧急处理:争分夺秒的关键步骤

1.第一时间采取的行动

(1)保持冷静,避免活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头部略抬高以减少血液流向头部,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以防出血加剧。

(2)暂停进食与饮水。禁止摄入任何食物和液体,以免刺激消化道或加重呕吐。

(3)记录症状与出血量。观察呕吐物、粪便的颜色、频率及总量,为医生提供关键信息。可用手机拍照,保存异常排泄物样本(如有条件)。

2.就医前的自救措施

止血处理:若鼻腔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可捏紧鼻翼10—15分钟止血;口腔内有血块需轻轻吐出,不可强行咽下,以防窒息。

药物禁忌: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加重出血;止咳糖浆或抗酸药可能掩盖症状,需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服用。

3.急诊就医的注意事项

拨打急救电话:说明患者症状(如呕血、黑便)、既往病史(如肝炎、胃病)及用药情况。

避免自行驾车:严重出血可能导致意识不清,需专业医疗人员护送。

配合检查:急诊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胃镜、CT血管造影等手段明确出血原因。

三、预防措施:从生活习惯到健康管理

1.饮食调整:降低消化道黏膜损伤风险。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烫、油炸食品,减少咖啡、酒精摄入。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以减轻胃部负担。

高纤维膳食:适量增加蔬菜、全谷物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引发肛裂或痔疮出血。

2.疾病管理:控制基础疾病。

消化性溃疡患者:遵医嘱完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定期复查胃镜。

肝硬化患者: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使用NSAIDs类药物,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胃轻瘫等并发症风险。

3.高危人群筛查与监测。

年龄≥40岁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尤其有家族癌变史者。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评估出血风险,必要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保护胃黏膜。

吸烟者:戒烟可显著降低胃溃疡和食管癌发病率。

4.应对急性事件的教育。

家庭急救包准备:常备止血贴、冰袋(用于外伤止血),并熟记就近医院急诊电话。

旅行提示:长途出行前咨询医生,携带必要药品,避免空腹服药或食用不洁食物。

   结语  消化道出血的防治需结合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与长期健康管理。通过了解症状特征、掌握急救技能并践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可大幅降低其发生风险及严重后果。若出现可疑症状,请勿拖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阳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中心 梁蓝文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识别消化道出血征兆,掌握预防策略》,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