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守护光明:青光眼的早期症状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5-01-13 阅读:61次 作者:宿梦苍
单位及职务:沧州市人民医院

作为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往往隐匿且不易察觉,但一旦发展到晚期,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因此,了解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视力丧失的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发病机制、易患人群、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表现出所有症状。其常见的早期症状,有以下几种。

视物模糊:青光眼患者可能会感到视力逐渐下降,视物变得模糊,尤其是在阅读或看电视时更为明显。

头痛与眼痛:由于眼压升高,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眼痛,这种疼痛可能伴有眼眶周围的不适感。

眼睛酸胀:长时间用眼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睛酸胀、干涩,甚至出现流泪现象。

虹视现象:在看灯光时,患者可能会看到灯光周围有一圈彩虹样的光圈,这是眼压升高导致角膜水肿、折光改变所致。

视野缺损: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发现视野范围逐渐缩小,尤其是周边视野的丧失。

恶心呕吐:当眼压急剧升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二、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青光眼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眼压升高、眼球结构异常、遗传因素等。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病的关键因素,当眼压超过眼球内组织特别是视网膜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导致视功能损害。眼球结构异常如房角狭窄或关闭、晶状体位置异常等,也会影响房水的正常排出,从而引发青光眼。此外,青光眼还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三、易患青光眼的人群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青光眼病史的人群。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结构发生变化,青光眼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高度近视者:高度近视者眼球结构异常,易发生青光眼。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导致眼部微血管病变,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可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青光眼的发生概率。

四、青光眼的预防措施

定期眼部检查:针对青光眼家族史携带者、中老年群体以及高度近视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强烈推荐他们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健康筛查,这应涵盖视力测试以评估视觉敏锐度,眼底检查以观察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健康状况,以及眼压测量以监测眼内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等,以减轻眼部疲劳和降低眼压。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降压治疗,以减少青光眼的发生风险。

避免眼部外伤:在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高风险职业时,应佩戴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眼部受到外伤。

合理膳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等,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和视神经。

五、青光眼的治疗手段

青光眼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

药物治疗:对于早期青光眼患者,可采用降低眼压的眼药水进行治疗,如倍他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这些药物能够减少房水的生成或增加房水的排出,从而降低眼压。

激光治疗:对于部分青光眼患者,可采用激光虹膜打孔术等激光治疗方法,以改善房水循环和降低眼压。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这些手术能够形成新的引流通道或植入引流装置,以控制眼压并减少青光眼的发作。

   结语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虽然其早期症状隐匿且不易察觉,但通过定期眼部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采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手段,以控制病情并减少视力丧失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关注眼部健康,守护我们的光明世界。

沧州市人民医院 宿梦苍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守护光明:青光眼的早期症状与防治》,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