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哪些人更容易患冠心病?了解其高危因素有利于早期预防。
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冠心病,又称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者阻塞所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它的发病率渐渐逐年升高,了解到易感人群和相关症状可以尽早地诊断关键。
胸痛或者胸闷。这是最为典型的症状,特别是体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放射,常常会持续数分钟。
心悸。患者常常感到心跳加快、不规律,特别是劳累或者紧张时更加明显。
呼吸困难。患者常表现为气短,在休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这表示心功能受损。
疲劳和乏力。特别中老年人群,日常活动耐受性下降还可能存在潜在冠心病。
其他不典型症状。比如消化不良、恶心、头晕等,特别是在女性和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
哪些人容易患冠心病
年龄较大者。冠心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逐渐地增加而提高,特别是在男性超过45岁、女性超过55岁后风险明显提高。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容易形成动脉硬化。另外,年龄增长常常会伴随着其他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一步提高冠心病风险。
有吸烟史的人群。吸烟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有害物质会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这是使得血脂异常、血管炎症以及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
患有高血脂或者高血压者。血压异常的情况会加速动脉粥样化硬化的形成,而高血压会提高心脏的负担,这使得冠状动脉硬化进一步恶化。血压和血脂控制效果不良也同样是冠心病主要的诱因。
肥胖或者缺乏运动的人群。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和冠心病密切的关系。同时,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会变得更差,加重冠心病放牛归马的风险。
长期心理压力大或者情绪不稳定者。长期的处于高压状态下或者情绪波动比较大的人群,因其交感神经系统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下,导致血压进一步提高、心率加快,同时还会提高血液中促进炎性因子的水平,使得动脉硬化的风险明显提高。另外,焦虑、抑郁等负面的情绪可能会导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进一步诱发冠心病。
预防建议
定期体检。特别是 40岁以上人群,应当定期地监测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水平,早期发现异常。对于有家族史或者已经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定期检查可以根据医生个人健康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面的方案。
健康饮食。减少食用高脂、高糖、高盐食品的摄入,建议摄入许多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类以及全谷物食品。摄入适量的坚果、橄榄油等健康脂肪也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尽量避免加工食品和快餐等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
戒烟限酒。吸烟者应当尽早地戒烟,降低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戒烟后,心脏病的风险会明显地下降。同时,酒精的过度摄入也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威胁。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杯标准酒精饮品,女性则不超过1杯。保持适量的饮酒或者完全戒酒都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
保持运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的运动,比如快走、跑步等,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心脏方面的健康。对于久坐不动的人群,增加日常活动量,比如:走楼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管理情绪。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冥想或者深呼吸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参加社会活动以及跟朋友和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降低心理方面的负担。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结语 总之,冠心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容易患冠心病的人群包括中老年人、吸烟者、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等措施可以降低患有冠心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