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如何正确处理开放性骨折

发布时间:2025-01-09 阅读:82次 作者:赵伟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是骨科急症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此类骨折不仅伴随着骨骼的断裂,还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出血、感染风险增加及可能的神经血管损伤。因此,对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康复质量。本文将从急救处理、转运、医院内治疗及后续护理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正确处理开放性骨折。

   急救处理

   评估伤情与环境安全。发现开放性骨折患者时,首先应立即评估患者的伤情,包括骨折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等,同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止血与包扎。对于有明显出血的伤口,应立即采取压迫止血法控制出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等物品直接压迫伤口,力度适中,以不加重患者疼痛为准。若出血难以控制,可考虑使用止血带,但需注意止血带的位置、松紧度及使用时间,避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止血后,用无菌纱布或清洁布类对伤口进行包扎,以减少污染和进一步出血。

   固定骨折。在止血和包扎完成后,应尽快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固定时,应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如木板、树枝等),确保固定物长度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以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和疼痛。对于肢体骨折,可采用夹板固定法;对于脊柱骨折,则应避免搬动患者,保持其轴线翻身,使用硬板床或担架进行搬运。

   心理安抚。开放性骨折患者往往因疼痛和恐惧而情绪紧张,此时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抚,稳定其情绪,减轻其恐惧感。同时,向患者及家属简要说明病情及转运注意事项,以便其配合后续治疗。

   转运

   在完成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体位稳定,避免颠簸和摇晃;对于脊柱骨折患者,应采用平卧位搬运,并在颈下垫软枕以防颈椎过度前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医院内治疗

   彻底清创。到达医院后,首先应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清创时,应去除污染和失活的组织,保留有活力的组织。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采用冲洗、刷洗、刮除等方法进行清创。

   骨折复位与固定。在清创完成后,应根据骨折类型、部位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和固定方法。对于稳定性较好的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对于不稳定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则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抗感染治疗。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风险高,因此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伤口污染程度、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

   疼痛管理。骨折及手术均会导致患者疼痛,因此应给予有效的疼痛管理。疼痛管理可采用药物镇痛、物理疗法及心理支持等多种方法。

   后续护理

   伤口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若发现伤口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在骨折稳定后,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折端移位或再骨折。

   营养支持。骨折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以支持骨折愈合和康复。因此,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软组织修复。

   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常因疼痛、活动受限及担心预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沟通、鼓励和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和护理开放性骨折是确保患者预后和康复质量的关键。在急救阶段,需迅速评估伤情、止血包扎、固定骨折并安抚患者情绪;转运过程中需保持平稳并密切观察;医院内治疗则包括彻底清创、合理复位与固定、积极抗感染及疼痛管理;后续护理则注重伤口护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通过这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赵伟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如何正确处理开放性骨折》,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