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利用透析器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清除多余的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这一过程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然而,血液透析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仍需注意诸多护理要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以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合理饮食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应以高热量、优质蛋白、低磷、低钾、低盐、低脂为原则。
1.优质蛋白。适量摄入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质,以满足身体需要。透析过程中会丢失部分蛋白质,因此补充优质蛋白对于维持患者营养状态至关重要。
2.控制磷和钾。避免摄入过多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钾的摄入也要严格控制,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橘子等。高磷和高钾血症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3.低盐低脂。保持低盐饮食,减少水肿和高血压的风险;同时,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控制水分摄入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过多的水分摄入会导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力衰竭。
1.记录出入量。患者应每日记录出入量,包括饮水量、排尿量等,以确保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
2.避免过多饮水。避免在口渴时一次性大量饮水,可以通过小口喝水、含冰块等方式缓解口渴感。
保护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血管通路至关重要。
1.保持清洁干燥。透析穿刺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透析后压迫穿刺点的时间要适当,避免出血和血栓形成。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功能,包括触诊震颤、听诊杂音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3.避免压迫。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进行血压测量、输血、输液或采血等操作,同时尽量不要佩戴手表或首饰等可能对内瘘造成压力的物品。
规律透析
血液透析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规律透析,不得随意更改透析时间和次数。
1.按时透析。患者应按时到达透析中心,不得随意更改透析时间或缩短透析时长。
2.保持安静。透析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躁动导致透析不充分或意外发生。
心理调适
面对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心理调适也是日常护理的重要一环。
1.寻求支持。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参加社交活动。患者可以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如肾友会等,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3.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等,可以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缓解焦虑情绪。
预防并发症
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贫血、高血压、感染等。因此,预防并发症也是日常护理的重要任务。
1.定期检查。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按时服药。患者应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降压药、抗贫血药等,不得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感染。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
2.保持适当运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管通路受损或出血。
3.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随访医生,了解自身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结语 总之,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护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饮食、控制水分摄入、保护血管通路、规律透析、心理调适和预防并发症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