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攻略

发布时间:2025-01-09 阅读:52次 作者:杨艳阳
单位及职务:石家庄市荣军优抚医院

骨质疏松这一老年常见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骨质疏松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一份详尽的防治攻略。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与分类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和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它使得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根据病因,骨质疏松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与年龄增长、女性绝经等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继发性骨质疏松则由身体存在的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如内分泌疾病、风湿性疾病、胃肠道疾病,或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二、骨质疏松的病因

骨质疏松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骨代谢失衡,骨吸收增加,骨生成减少。

女性绝经: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加速,骨密度降低。

营养不良:长期钙、磷、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过度摄入咖啡因和盐分等,都会加速骨质的流失。

三、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疼痛:以腰背痛最为常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稍有减轻,伸懒腰或久站久坐时加剧。

骨折: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骨折后愈合困难,且容易再次发生骨折。

驼背:长时间的骨质疏松会导致脊柱变形,形成驼背,影响患者的身高和体态。

其他:如身体缩短、呼吸功能下降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

四、骨质疏松的诊断

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骨密度测定和相关血清标志物检测,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可以准确测量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还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标志物,辅助诊断骨质疏松。

五、骨质疏松的治疗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生活方式干预:增加户外活动,晒太阳,以提高维生素D的合成,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钙、磷、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戒烟限酒,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盐分。这些措施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钙素可以减轻骨痛,降低骨折风险;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可以促进骨生成,提高骨质量。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疗法等。运动疗法如平路慢走、打太极拳等,可以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减轻疼痛、增强肌力。物理疗法如磁疗、超声波治疗等,可以帮助改善骨微结构,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六、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年轻时开始,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绝经后和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饮食调节至关重要。应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适量摄入蛋白质也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或适量补充维生素D。

七、日常生活管理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日常生活管理也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防止跌倒和骨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

   结语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管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老年人应重视骨质疏松的防治,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社会也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石家庄市荣军优抚医院 杨艳阳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攻略》,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