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正确处理和预防鼻出血

发布时间:2025-01-06 阅读:64次 作者:田凤华
单位及职务:文安县中医院耳鼻喉科

   鼻出血是一个看似寻常却又不容忽视的症状。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在遭遇鼻出血时,往往容易感到惊慌失措。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鼻出血就不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鼻出血的正确处理与预防之道,帮助大家从容应对这一突发状况。

   鼻出血原因多样

   鼻出血,医学上称为鼻衄,是指鼻腔内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出鼻孔。鼻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局部原因包括鼻部外伤、鼻腔炎症、鼻窦炎、鼻腔异物以及鼻腔肿瘤等;全身原因则涵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药物因素等。

   正确处理鼻出血

   面对鼻出血,保持冷静是首要原则。紧张情绪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出血情况。以下是正确处理鼻出血的方法。

   保持正确姿势。坐直或站立,身体微微前倾,避免头部后仰。头部后仰可能使血液流入咽喉部,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同时,用手指轻轻捏住鼻翼两侧,持续压迫5—10分钟,以止血。注意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鼻梁上方或额头部位。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还能减轻疼痛和肿胀感。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血液流入咽喉部,应及时吐出,避免吞咽。吞咽血液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观察出血情况。经过上述处理后,如果出血仍未停止或出血量较大,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和治疗,如鼻腔填塞、烧灼止血或药物治疗等。

   避免用力。鼻出血期间,避免用力擤鼻涕、打喷嚏或咳嗽,以免增加鼻腔内的压力,加重出血。同时,不要用手抠挖鼻腔,以免引起再次出血或感染。

   如何预防鼻出血

   预防鼻出血,关键在于保持鼻腔的健康和湿润。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湿度适宜。空气干燥容易导致鼻腔黏膜干燥、脆弱,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应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等方式来提高室内湿度。

   避免频繁挖鼻孔。频繁挖鼻孔会损伤鼻腔内的皮肤,容易引起炎症和感染,进而引发出血。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用手触摸鼻子内部。

   保持鼻腔湿润。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或鼻腔喷雾剂来保持鼻腔湿润。这些产品能够滋润鼻腔黏膜,减少干燥和出血的风险。

   积极治疗鼻腔疾病。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使毛细血管变得更加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因此,应积极治疗鼻腔疾病,防止其恶化。

   定期体检并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若未及时发现并控制好血压,可能会因血压过高而引起鼻出血。建议定期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及有家族史者,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应定期监测血压,确保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鼻腔内压力急剧变化,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因此,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应注意保护鼻腔,避免受伤。

   饮食调理。饮食均衡对预防鼻出血也至关重要。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血管的弹性,减少鼻出血的风险。同时,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鼻腔黏膜的负担。

   结语  鼻出血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就能从容应对这一突发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鼻腔的健康和湿润,避免频繁挖鼻孔等不良习惯;同时,要积极治疗鼻腔疾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血压也是预防鼻出血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鼻出血的困扰,享受健康的生活。

文安县中医院耳鼻喉科 田凤华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正确处理和预防鼻出血》,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