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骨科手术后如何护好伤口

发布时间:2025-01-06 阅读:69次 作者:张晓斐
单位及职务:邢台市广宗县医院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折、关节损伤等骨骼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术后,伤口的妥善护理对于预防感染、促进愈合、恢复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伤口清洁、疼痛管理、体位护理、康复训练、饮食护理及心理调适等方面,详细阐述骨科手术后如何护好伤口。

   一、伤口清洁与换药

   骨科手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患者及家属应密切关注伤口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来说,四肢骨折手术后,伤口每隔2—3天换药一次,直至伤口愈合。换药时应使用无菌技术和合适的消毒液(如碘伏),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性。若伤口敷料有少量渗血是正常现象,但若渗血较多、伤口敷料湿透,或伴有红肿、热痛、流脓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在伤口完全愈合之前,应避免伤口接触自然水质,以防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在切口间隙内留存、定植,引起切口感染。拆线时间通常为术后14天,但具体时间应根据医生建议和伤口愈合情况而定。拆线后,仍需继续覆盖外敷料保护3—5天,确保伤口完全愈合。

   二、疼痛管理

   骨科术后,患者常伴随疼痛,这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与情绪,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因此,疼痛管理至关重要。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但需避免过度依赖药物,以免产生副作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也可用于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冷敷时,每次敷20分钟,每2小时敷一次,有助于减轻术后肿胀和疼痛。

   三、体位护理

   正确的体位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预防并发症。患者应根据手术部位和医生的建议,保持正确的体位。如脊柱手术后应保持平卧位,避免脊柱扭曲;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应抬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cm,以利于血液回流,消除水肿,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产生压疮。翻身时,可在受压部位垫上防压气垫,在骨隆突处用软垫衬垫,减轻局部压力。

   四、康复训练

   科学的康复训练是促进肌肉力量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恢复肢体正常功能的重要手段。康复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从简单运动逐渐过渡到复杂运动。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肿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训练,并通知医生处理。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屈伸、肌肉收缩等主动锻炼。随着病情的恢复,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可使用康复器械(如拐杖、助行器等)辅助行走,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五、饮食护理

   正确的饮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预防并发症。患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等,这些食物是术后伤口愈合的重要物质基础。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苹果、芹菜、西红柿等,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和D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加速伤口愈合。此外,富含钙的食物(如大豆、骨头汤、牛奶等)也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和恢复。但需注意,骨头汤的补钙效果微乎其微,且过于油腻,不利于患者恢复,应适量食用。

   六、心理调适

   骨科手术后,患者常因疼痛、活动受限等因素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与康复,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因此,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通过身体的恢复来增强心理韧性。

   七、其他注意事项

   多喝水:骨科手术后,患者常因行动不便而减少饮水量,这不利于新陈代谢和身体健康。适量饮水可以保持血液流动顺畅,促进废物排出,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避免吸烟饮酒:吸烟饮酒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应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患者顺利恢复。

邢台市广宗县医院 张晓斐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骨科手术后如何护好伤口》,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