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都讲究优生优育,家里大人都围着孩子转,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冷着饿着。然而,在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小儿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部分疾病需手术治疗方可达到治疗目标。面临手术时,很多家长不免发出相同的疑问:“全麻吗?我家孩子还小,全麻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那么,全麻对小儿智力到底有没有影响呢?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全麻?
全麻即全身麻醉,是指经由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等途径,让麻醉药物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抑制,实现手术或其他医学诊疗安全无痛的状态。全麻完全可逆,当药物被代谢或者排出体外,患者的神志和各种反射将逐渐恢复。目前,全麻是小儿手术常见的麻醉方法,麻醉医生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综合评估,个性化选择麻醉药物和全麻方式,临床应用较广泛。
二、小儿手术为什么需要全麻?
小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对手术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不能很好地配合,可能因为体动对手术的精细程度造成巨大影响,增加手术风险。因此,95%以上的手术都选择全麻。若不选择全麻,选择局麻进行手术,小儿可能因为恐惧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伤害可能持续多年,甚至远远超过手术、疾病的伤害,不利于小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儿手术一般建议选择全麻。
三、小儿全麻过程
1.术前评估及准备。术前麻醉医生全面评估小儿情况,包括身体状况、麻醉史、过敏史等,与家长一同讨论麻醉过程,解答其疑问,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
2.麻醉监测。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密切监测小儿的生命体征,包括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率以及心电监测和脑电监测等,监测小儿各项指标,保证麻醉的安全。
3.麻醉诱导。三方核查完成后,根据小儿年龄、体重、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促使小儿迅速进入至麻醉状态,一般给药后10—15秒便可入睡。
4.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完成麻醉诱导后,小儿进入麻醉状态,完全睡着后,根据手术实际情况选择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
5.麻醉维持。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后,另一端与麻醉机连接,帮助小儿有节奏地呼吸,将身体所需氧气及麻醉所需麻醉气体送入体内,并通过静脉通路持续输入全麻药物,维持麻醉深度,根据手术时长决定麻醉时长。
6.麻醉恢复。手术结束后,逐渐停止给药,使小儿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恢复自主呼吸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送入至恢复室。在恢复室,继续监测小儿的恢复情况,直到其完全清醒且保持稳定后,再转至普通病房。
四、全麻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关于全麻,家长们表现出疑问、担心、害怕等心理,关键原因在于对全麻了解不够。
小儿全麻基本概念在于:麻醉=睡眠+止痛。就小儿手术而言,睡眠至关重要,因为小儿年龄小,很难忍受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及手术配合。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主要与血液中药物浓度有关,可控制可调节,且这种抑制具有可逆性,当药物被代谢或者从体内排出之后,患儿的神志和各种反射便会逐渐恢复,对小儿的智力几乎无影响。
需要注意,部分小儿在全麻手术后一周内可能因为应激反应、手术创伤等原因,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失眠、短时间记忆力减退,家长们可能误认为是麻醉所致的智力下降。其实并非如此,术后患儿需要一定时间康复。通常来说,这种短暂性的认知功能改变会在手术后3—7天左右逐渐恢复,并不会长时间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五、全麻术后嗓子不舒服是为什么呢?
有的小儿全麻术后可能出现嗓子不舒服的情况,可能是气管导管或喉罩刺激咽喉部,产生分泌物,即便是拔管、去除喉罩后,较短时间内也会有较多分泌物,引起嗓子不舒服。一般来说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建议多做清嗓子的动作,必要时可辅助雾化,减轻不适症状。
结语 于小儿而言,全麻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麻醉方法,让小儿在手术或者其他诊疗中处于无痛状态,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只要有专业麻醉团队的监测和管理,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且不会影响小儿的智力,家长可以放心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