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快速康复护理助力患者更快恢复

发布时间:2024-10-17 阅读:362次 作者:吴书贤
单位及职务: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院区

   在当今医疗领域,患者对于术后快速康复的需求日益增长。快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模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摒弃了传统护理中的一些不合理环节,强调从多方面采取优化措施。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评估与干预,旨在减少手术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快速恢复。深入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如何助力患者更快恢复,对于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化术前准备策略

   传统的术前禁食禁水时间较长,易导致患者脱水、饥饿和胰岛素抵抗,而快速康复护理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缩短禁食禁水时间。例如,对于一些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允许在术前2小时适量饮用清水,这样能维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减少术后胰岛素抵抗。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也至关重要。术前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会通过与患者充分沟通,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和成功案例,缓解其紧张情绪。还会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如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为手术和术后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二、术中保温及舒适护理策略

   术中的保温和舒适护理对患者的快速康复起着关键作用。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体暴露在外,容易出现低体温情况。低体温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感染等。因此,护理人员会采取多种保温措施,如使用暖风机、加热输液装置等,维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为了让患者在术中处于舒适状态,护理人员会合理摆放患者的体位,避免神经、血管受压。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例如,当患者出现不适时,会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

   三、多模式镇痛策略

   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如导致呼吸浅快、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等。快速康复护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非药物镇痛方法。例如,在手术结束前,医生会在切口局部使用长效局麻药进行浸润麻醉,减少术后切口疼痛。术后,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并配合物理镇痛方法,如冷敷、按摩等。同时,还会通过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这种多模式镇痛策略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和康复。

   四、早期活动干预策略

   术后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快速康复护理强调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活动。术后早期,护理人员会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的被动活动,如四肢关节的屈伸运动,预防关节僵硬和深静脉血栓。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恢复,逐渐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如坐起、床边站立、行走等。在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反应,确保活动的安全性。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机体耐力,加快康复进程。

   五、营养支持与肠道管理策略

   营养支持和肠道管理是快速康复护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手术创伤会导致患者机体代谢增加,营养需求也相应增加。因此,术后应尽早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在营养支持方面,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方式。对于胃肠道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鼓励早期经口进食,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注重肠道管理,如早期使用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预防肠道感染和腹泻。还会通过腹部按摩、胃肠减压等措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腹胀、肠梗阻等并发症。合理的营养支持和肠道管理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院区 吴书贤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快速康复护理助力患者更快恢复》,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