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好牙不仅决定个人形象,还深刻影响着全身健康。例如,口腔细菌进入呼吸道可能导致肺炎。此外,严重牙周炎还会对血糖水平产生不利影响,心血管疾病与口腔健康也有密切关联。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科普一下口腔健康知识,希望大家能重视并积极践行。
1.口腔的基本结构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由多种组织和器官构成,牙齿是口腔中最坚硬的部分,人的一生中会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共有20颗,通常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2—3岁基本长齐,恒牙则有28—32颗,从6岁左右开始逐渐替换乳牙,12—13岁基本完成替换,智齿则是最后萌出的恒牙,部分人可能不会长出智齿。除了牙齿,口腔内还有牙龈,它是覆盖在牙槽骨和牙颈部的口腔黏膜,呈粉红色,质地坚韧,健康的牙龈紧密贴合在牙齿周围,起到保护牙槽骨和固定牙齿的作用。并且,舌头也是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咀嚼、吞咽和发音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舌头上的味蕾还能帮助我们感受各种味道。
2.常见的口腔疾病
2.1 龋齿
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是一种由口腔中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齿导致的疾病。初期可能只是牙齿表面出现脱矿,表现为白色斑点,如果不及时治疗,龋洞会逐渐加深,影响到牙髓,引起疼痛。导致龋齿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比如不按时刷牙、饭后不漱口;过多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等。
2.2 牙周炎
牙周炎是累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炎症,牙菌斑和牙结石是引发牙周炎的主要原因。当牙菌斑和牙结石在牙齿表面堆积时,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红肿、出血,如果不加以控制,炎症会逐渐向深部发展,破坏牙周组织,最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2.3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精神压力、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口腔溃疡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周围红肿,中间凹陷,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
3.口腔健康的维护
3.1 正确的刷牙方法
选择合适的牙刷,刷头大小要适合自己的口腔,刷毛软硬适中,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最后将口腔牙齿全部清洁干净。
3.2 合理使用牙线
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而牙线能够有效清洁牙齿邻面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使用牙线时,取一段约25厘米长的牙线,将牙线两端绕在双手的中指上,用食指和拇指绷紧牙线,然后将牙线轻轻插入牙缝,沿牙齿侧面上下移动,每个牙缝都要清洁到。
3.3 定期口腔检查
即使感觉口腔没有问题,也应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口腔问题,如早期龋齿、牙周炎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定期洗牙也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洗牙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色素沉着。
3.4 健康的饮食习惯
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如糖果、饼干、可乐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的食物,像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牛奶、豆制品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牙龈的抵抗力,维生素D和钙对牙齿的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3.5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都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吸烟会使牙齿变黄,增加患牙周炎、口腔癌等疾病的风险;过量饮酒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降低口腔的免疫力,容易引发口腔溃疡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