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症发生率在近年明显升高,此病症具有较高致死率、致残率,对患者生命安全、生存质量等均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经急救治疗后,其生命安全暂时得到有效保障,但还需及时对其采取相应高质量护理措施,促使其预后状态可因此得到高效保障。
1.生命体征监测与体位护理
患者在发生脑出血病症后,虽经过急救促使其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其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性,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在对其实施护理时,还需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力度,不断监控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同时还需观察患者意识水平、瞳孔反应和运动功能,评估神经功能等,并及时反馈、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改善护理措施的实施。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将床头抬高30度左右,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水肿发生率,避免患者随意翻身,促使其脑部状态稳定性。
2.并发症预防护理
患者在脑出血后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譬如吸入性肺炎、血栓等。
护理人员需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胃管喂食,避免其产生吸入性肺炎病症。还应积极有效地进行排痰,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一定要按时地翻身、叩背,防止痰液的堆积。
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故而可能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对此护理人员需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抬腿,穿戴弹性袜或使用抗凝药物等,以保障患者的血液循环水平和躯体功能等,减少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及时按摩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促进血液循环。
3.康复护理
脑出血病症对患者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躯体活动功能等均产生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对此护理人员尽早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尽早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进而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此过程中对其不断鼓励、指导并进行情绪安抚等,促使其身心状态不断改善。
综上所述,脑出血病症对患者危害性较大,后期护理时需充分保障护理措施的高质量、系统性等,同时引导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陪护和安抚力度等,促进其康复效率不断提升,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