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浅析肾功能检验中的尿素氮与肌酐

发布时间:2024-10-24 阅读:58次 作者:郑勇浪
单位及职务:达州市中心医院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将身体内的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对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临床上评价肾功能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尿素氮(BUN),另一个是肌酐(CREA),它们都有各自的临床意义,并且增高和降低都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尿素氮、肌酐是什么

   1.尿素氮

   它是人类蛋白代谢的最终产物。氨基酸脱氨基后产生NH3和CO2,两者都能在肝脏中产生含氮量接近一半的尿素。肾是尿的主要排泄器官,经肾小球滤过后,尿素可重新在小管中吸收,但是随着尿液的流速越来越高,它对尿液的吸收也会越来越慢,也就是说,它可以获得最大的清除速度。与血肌酐类似,在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血尿素氮可以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只有在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时,尿素氮水平才会快速上升。

   2.肌酐

   肌酐是由肌肉代谢所致,约20克肌内可排出1毫克肌酐,而肌酐则以肾小球滤过的方式排出。血浆中的肌酐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主要由肌肉自身代谢生成;内源性肌酐是肌肉组织的代谢产物。如果肉类的摄入量是恒定的,身体里的肌肉代谢变化不大,肌酐的生成也会比较平稳。

   二、尿素氮、肌酐的生理性变化

   1.尿素氮

   如果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含量少,饮食中的蔬菜比较多,肉类比较少,那么BUN就会降低,通常那些比较苗条的以及怀孕的人,尿素BUN就会较低。

   2.肌酐

   如果是肌肉发达的人,在做完激烈的运动以后,由于肌肉大量分解,血肌酐一过性升高,但是尿蛋白定量、尿常规等都是正常的,这种血肌酐升高就是生理性的,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三、尿素氮、肌酐的增高和降低

   1.尿素氮增高

   (1)肾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脱水导致血液的浓缩,降低肾脏的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引发尿液潴留。常见于患者出现严重的呕吐、肠梗阻及长期腹泻等症状。

   (2)肾性疾病:血中尿素含量升高,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等。

   (3)肾后性疾病:如果是因为尿道狭窄,或者是因为膀胱肿瘤所致的尿道受压,就可能会出现尿路堵塞的情况,而这将引发尿素氮增高。

   2.尿素氮降低

   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产物,若摄取量不足或损失太多,则会导致尿素氮含量下降。

   (1)肾功能失调:摄入的蛋白质过少、孕妇以及肝衰竭等都会导致尿素氮水平偏低。

   (2)肝功能衰竭:肝脏是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如果出现肝功能衰竭,不仅会导致对营养的吸收受到影响,还会导致蛋白质的摄取不足。

   3.肌酐增高

   一般来说,肌酐升高通常提示肾功能不正常,其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的结果。

   (1)急性肾损伤:主要是由于肾脏功能的突然降低,造成了尿素等含氮废物的蓄积,同时也造成了细胞外液体及电解质的紊乱。其定义是48小时之内肌酐上升大于或等于0.3毫克/dL(或大于26.5微克/升),或血液肌酐上升超过基线的1.5倍,且该增加是已知的或推断的,在过去的7天中,或在6个小时之内,尿量小于0.5毫升(kg·h)。

   (2)暴发性心肌炎:临床上以心、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为主。有关研究显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肌酐、ALT和肌CK-MB均明显增高。

   (3)贫血:慢性肾病(CKD)的重大并发症,对心血管事件及生活品质影响较差,研究显示,在DN贫血症患者中,血肌酐明显升高。

   4.肌酐降低

   进行性肌肉萎缩、肝功能障碍、白血病、妊娠等都会导致肌酐下降。如果CREA下降,一定要仔细辨别是哪一种疾病。

   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测定尿素氮和肌酐,能够反应出肾功能的状况。当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时,也要注意它们的比值;如果患者出现了肾脏损伤,那么就需要检查一下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比值。在正常的情况下,其比值应该在10∶1左右。通常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尿素重吸收亢进等都会导致比值增高,蛋白质摄取不足、肝功能衰竭等都会引起比值下降。

达州市中心医院 郑勇浪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浅析肾功能检验中的尿素氮与肌酐》,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