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骨髓穿刺配合铁染色,精准诊断缺铁性贫血

发布时间:2024-10-24 阅读:64次 作者:陈艳云
单位及职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在医院的检验科或血液科,骨髓穿刺常常被患者视为一项令人胆战心惊的检查,仿佛是一场现实版的“恐怖片”。然而,这项看似可怕的检查手段,却在诊断缺铁性贫血等众多血液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尤其是配合铁染色技术,为医生揭开贫血患者健康谜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一、揭开骨髓穿刺的神秘面纱

   骨髓穿刺,简称骨穿,是一种获取骨髓液的诊断技术。医生会选取人体富含红骨髓的部位,常见的有髂骨、胸骨等,在局部麻醉后,用特制的穿刺针穿透骨皮质,抽取少量骨髓组织。很多患者一听要“穿刺骨头”,脑海中就浮现出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的画面,因而心生恐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穿过程中的疼痛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局部麻醉能有效减轻穿刺瞬间的刺痛,大部分患者所感受到的更多是类似肌肉注射的酸胀感。整个操作过程通常只需十几分钟,熟练的医生手法娴熟、精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不适。而且,穿刺所取的骨髓量极少,人体的造血功能强大,很快就能补充回来,不会对身体造成长远的不良影响。

   二、缺铁性贫血——隐匿的健康“窃贼”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贫血类型,尤其在女性、儿童和老年人等群体中高发。它的发生往往悄无声息,初期可能只是让人感觉容易疲倦、乏力,面色略显苍白,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归咎于工作劳累、休息不足等生活因素,从而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指甲变薄变脆甚至出现匙状甲、免疫力下降、频繁感冒等一系列问题。儿童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孕妇缺铁性贫血不仅威胁自身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所以,早期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至关重要。

   三、传统诊断手段的局限

   以往,医生诊断缺铁性贫血主要依赖血常规检查。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是重要线索。一般来说,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呈现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的特征,即MCV、MCH和MCHC降低,Hb也低于正常范围。然而,这些指标并非缺铁性贫血所特有,像地中海贫血等其它血液疾病也可能有类似表现,仅凭血常规容易造成误诊。而且,血常规只能反映外周血的情况,无法深入了解骨髓造血的本质状态,对于一些早期缺铁、尚未在外周血表现出明显异常的患者,血常规更是力不从心。

   四、铁染色——骨髓穿刺后的“火眼金睛”

   这时候,骨髓穿刺后的铁染色技术就派上了大用场。铁染色是对骨髓涂片进行特殊染色处理,使细胞内、外的铁颗粒能够清晰显现,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的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定量的铁颗粒,称为细胞内铁,呈蓝色的细小颗粒或块状;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等也含有可被染色的铁,称为细胞外铁,呈蓝色的散在或聚集的颗粒。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情况则截然不同。由于机体缺铁,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原料不足,骨髓中的幼红细胞内铁颗粒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细胞外铁也显著减少,呈现“缺铁表现”。通过铁染色,医生能够直观地判断骨髓内铁的储存情况,精准区分缺铁性贫血与其它具有相似血常规表现的疾病。即使患者外周血指标尚未出现典型改变,只要骨髓铁储备已开始下降,铁染色就能敏锐捕捉到这一细微变化,为早期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五、诊断实例见证铁染色的力量

   一位年轻女性近几个月总感觉疲惫不堪,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脸色也有些发黄。她起初以为是工作压力大,直到单位体检发现血红蛋白略低于正常,红细胞体积偏小,被怀疑为贫血。进一步检查时,医生考虑到仅凭血常规难以确诊,建议她进行骨髓穿刺及铁染色,起初她非常抵触,在医生耐心解释后才勉强同意。穿刺结果显示,骨髓铁染色中细胞内铁和细胞外铁都极度匮乏,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原来,她长期月经量较大,又有挑食的习惯,铁摄入不足加上慢性失血,导致体内铁储备耗尽。随后,她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铁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重新找回了活力。这个案例充分展现了铁染色在诊断疑难贫血病例中的关键作用。倘若没有这一精准检测手段,患者可能会在误诊、误治的道路上徘徊,病情延误,健康持续受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陈艳云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骨髓穿刺配合铁染色,精准诊断缺铁性贫血》,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10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