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腰椎滑脱症的症状包括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大家通常对手术治疗方法较陌生,因此,本文将简单地为大家介绍腰椎滑脱症手术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腰椎滑脱症的手术中减压
1.定义 减压是指在进行腰椎滑脱手术时,通过切除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增生钙化的韧带等物质以及椎管狭窄部位的椎板,来减轻对患者神经根(周围神经与脑或脊髓的连接部位)的压迫。
2.手术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先确定需要减压的部位,然后使用手术器械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增生钙化的韧带等物质,如果患者椎管狭窄严重,还会进行椎板的切除。
3.作用 通过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或减小椎间盘内的压力,能够减轻或消除因神经受压而产生的疼痛;解除神经根受到的压迫,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中固定
1.定义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中固定是指在进行腰椎滑脱手术时,使用内固定器械(如椎弓根螺钉、钢板等)将滑脱的腰椎进行复位并固定,以保持其稳定性,促进融合和恢复。
2.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通过影像设备确定手术节段。做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显露棘突(整个脊椎凸向后方的骨性凸起,处于脊柱的最后方)和椎板(脊椎骨的后方突出物,可以连接上下关节突),在椎弓根处打入椎弓根螺钉,置入矫形棒或钢板,通过内固定器械将滑脱的腰椎进行复位,并锁紧内固定器械,在后方铺上碎骨,促进腰椎融合。
3.作用 复位滑脱的腰椎,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促进腰椎融合,提高手术治愈率;提供腰椎稳定性,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腰椎滑脱症的手术中融合
1.定义 腰椎滑脱症手术中融合是指将滑脱的腰椎与相邻的腰椎通过内固定融合器或植骨等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其成为一个固定的功能单位,不再相互活动,从而稳定脊柱。
2.手术方法 腰椎融合手术通常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椎弓前部,是椎弓与椎体连接的较窄部位),然后在相邻腰椎间放入椎间融合器,使上下两个椎体融合成一个整体,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3—4周,以确保椎间融合的成功。
3.作用 避免腰椎椎体之间相互活动,稳定脊柱;缓解因腰椎滑脱引起的腰痛和神经症状;提高患者的腰部功能。
四、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合人群
经功能训练和保守治疗后,腰部和下肢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复发者;出现步态异常或姿势异常,且通过功能训练无法改善的患者;进行性滑脱超过40%且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患者;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患者,滑脱角大于50°,有可能畸形进展者;成年患者滑脱超过50%者;因严重滑脱影响外观并引起心理问题者。
五、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禁止过早下床活动或负重,避免造成内固定松动或折断。在患者腰椎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复查),遵医嘱进行腰背肌和下肢股四头肌的康复锻炼,为下床活动做准备。术后4—6周仅可从事轻体力工作,3—4个月后才可逐渐开始进行轻体力劳动。术后3—6个月内不能提重物。避免剧烈运动,术后1年内要避免背部过度劳累,注意保护腰椎。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避免持续压迫手术切口造成局部出血。翻身时保持轴向翻身,避免对腰椎手术部位造成刺激。离床时避免腰部过度用力,可背靠背坐起以减小腰部受力。多进食营养物质,如牛肉、鸡蛋等,预防感染,并加快恢复速度。
结语 总之,虽然腰椎滑脱症较难治愈,但是经过临床证实,使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能解决患者腰椎滑脱的烦恼。本文为大家简单讲解了手术中减压、固定和融合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适合的人群和术后注意事项,希望大家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