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原则及后续管理

发布时间:2025-01-02 阅读:394次 作者:张志斌
单位及职务: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过敏性休克(又称过敏性反应性休克或过敏性休克性休克)是一种由严重过敏反应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它通常发生在接触到过敏源后,如食物、药物、昆虫叮咬、花粉、尘螨等。过敏性休克的关键特点是血管扩张、血压骤降、气道阻塞等多重生理变化,迅速导致器官缺氧、循环衰竭等问题,若不及时抢救,可在几分钟到数小时内导致死亡。

   1.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反应,常涉及皮肤、呼吸道、心血管和消化道。皮肤和粘膜症状包括荨麻疹、瘙痒、红疹,严重时可出现面部或喉部肿胀,影响呼吸。呼吸道症状如喉咙紧缩、哮喘、呼吸急促,可能导致气道堵塞。心血管症状表现为低血压、面色苍白、心跳加速,甚至昏迷。同时,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也常见,部分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受影响,可能出现肠道血流不足,导致腹胀等问题。因此,及时识别和处理过敏性休克至关重要。

   2.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原则

   2.1 立即呼叫急救服务

   如果发现有人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接警人员事故的具体情况,以便及时派遣救护车和急救人员到场。尽量保持冷静,并尽量确保患者不再接触过敏源,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2.2 迅速注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也称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能够有效减轻过敏反应。对于已知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当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笔。当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及时注射肾上腺素,可以缓解症状并争取时间。

   注射肾上腺素时,应选择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注射(避免静脉注射)。注射后,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若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应准备再次注射。

   2.3 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于意识清醒但出现气道阻塞的患者,可以通过鼓励患者坐直、轻拍背部等方式帮助其清除呼吸道异物。如果患者失去意识,应进行开放气道操作(如仰头抬颌法)并进行人工呼吸。

   2.4 保持患者体位和安静环境

   患者应该保持仰卧位,抬高双腿(若患者没有明显的脊柱损伤)。这种体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液积聚在下肢,缓解低血压状态。同时,应避免让患者过度紧张,保持安静环境,减轻精神负担。

   2.5 补充液体,维持循环血流

   如果患者处于低血压或休克状态,应尽早补充液体,维持有效循环。静脉输液是急救中最常用的方式。常用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补液可以帮助恢复血压,改善循环。但需注意液体过快输注可能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3.医院内治疗与后续管理

   3.1 继续使用肾上腺素和其他药物

   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完全缓解,医生可能会继续使用肾上腺素或其他药物(如抗组胺药、类固醇)来抑制过敏反应。此外,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能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帮助改善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3.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在医院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将进行实时监测。由于过敏性休克的病情可能变化较快,因此需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出现低氧血症,可能需要通过吸氧或机械通气帮助维持呼吸功能。

   3.3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医院内会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适时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和种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反应进行调整。

   3.4 后续观察与心理支持

   过敏性休克的治疗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恢复,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样需要关注。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可能会经历极大的恐惧和焦虑,因此在康复期间,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样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过敏性休克作为一种急性过敏反应,虽然发生迅速且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但在专业人员的及时干预下,完全可以挽回患者的生命。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张志斌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原则及后续管理》,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