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妊娠期高血压日常护理指南

发布时间:2025-01-02 阅读:359次 作者:李蕊
单位及职务: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

   妊娠期高血压这一孕期特有的疾病,如同一位隐形的威胁者,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众多准妈妈的身边。它不仅影响着孕妇的身体健康,更对胎儿的成长与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1.认识妊娠期高血压:不容忽视的孕期危机

   1.1 妊娠期高血压的定义与危害

   妊娠期高血压,简称妊高症,是孕妇在孕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抽搐、昏迷,甚至威胁母婴生命。据统计,我国妊高症的发生率约为9.4%,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妊高症的病因探索

   首先是子宫胎盘缺血,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子宫膨大过度等,会增加宫腔压力,减少子宫胎盘血流量,导致缺血缺氧,引发血管痉挛和血压升高。其次,免疫与遗传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经产妇妊高征相对较少见,而家族中有妊高症史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此外,前列腺素缺乏也是妊高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影响了血管扩张与血压调节的平衡。

   1.3 妊高症的临床表现

   妊高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者可能仅有血压升高,伴或不伴轻度水肿和蛋白尿;中度者血压进一步升高,尿蛋白增加,水肿加重,并可能出现头晕等自觉症状;重度妊高症则包括先兆子痫及子痫,血压急剧升高,尿蛋白强阳性,水肿严重,甚至出现头痛、眼花、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

   2.科学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的应对策略

   2.1 饮食调理:均衡营养,科学摄入

   优质蛋白与微量元素:妊高症孕妇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特别是优质蛋白,如肉、蛋、奶、鱼、虾及豆制品,有助于补充尿中流失的蛋白质,减少水肿。同时,适当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钙不仅能促进胎儿骨骼发育,还能稳定血压。建议每日至少补钙1克,对于高危孕妇可增加至2克。

   新鲜蔬果与膳食纤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便秘,对预防和控制妊高症有积极作用。

   2.2 生活方式调整:充足休息,合理运动

   充足睡眠与良好睡姿:妊高症孕妇应保证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以左侧卧位为佳,可减少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肾脏和胎盘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降低血压和促进排尿。

   适度运动与心态平和:适量运动如散步、简单的家务劳动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同时,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血压稳定。

   2.3 定期监测与及时就医

   血压监测:定期监测血压是妊高症管理的重要环节,建议家中自备血压计,每日监测并记录血压变化。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产检与辅助检查:定期产检,注意观察水肿、蛋白尿及自觉症状,如头痛、眼花等。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肝肾功能测定、眼底检查等辅助检查,全面了解病情。

   3.专业治疗:多学科协作,守护母婴安全

   3.1 一般治疗与解痉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间断吸氧、饮食调整等。轻度妊高症孕妇可住院或在家治疗,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间断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氧供。

   解痉治疗:硫酸镁是治疗妊高征合并子痫或子痫前期的首选药物,能有效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压。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导致镁中毒。

   3.2 降压治疗与适时终止妊娠

   降压治疗:对于血压持续升高的孕妇,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甲基多巴等。降压过程应平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注意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物,如卡托普利、氯沙坦等。

   适时终止妊娠:妊高症的唯一治愈方法是产下胎儿。若孕妇已接受治疗但病情仍持续恶化,或出现危及母婴生命的紧急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实施早产手术。对于具备顺产条件的孕妇,可在产前合理调理身体,尝试顺产。

   结语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孕期危机,但通过科学的护理与专业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的发展。

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 李蕊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妊娠期高血压日常护理指南》,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5年0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