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状况随时可能发生,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至关重要。急诊内科面对的突发状况多种多样,包括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急性中风、严重创伤等,这些状况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诊内科突发状况及其应对方法。
1.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为紧急的状况,发生时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功能丧失,导致全身器官缺血缺氧。患者表现为突然失去意识,伴随呼吸停止或呼吸不正常(濒死喘息)、脉搏消失。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应对措施: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开始心肺复苏,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按照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的方式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快使用,按照设备的语音提示操作,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按下电击按钮。除颤时,应确保旁人远离患者,防止意外触电。
2.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呼吸困难、血压急剧下降、意识模糊等。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
应对措施:
立即采取措施,时间对患者的生死至关重要。
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通常需在大腿肌肉注射。患者或陪同人员若有肾上腺素注射笔,应立即使用,注射后保持患者平卧。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帮助其呼吸。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哮喘,应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立即寻求专业急救人员的帮助。
3.急性中风
急性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特别是一侧),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视力模糊等。
应对措施: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注意记录症状的起始时间。
在急救人员到来前,应让中风患者保持静止,避免活动,减少心脏负担和出血风险。
不要给患者进食或饮水,以防止误吸。如果患者意识模糊,应将其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
等待专业急救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4.严重创伤
严重创伤可能包括骨折、大出血、头部外伤等。
应对措施:
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并评估伤口和出血情况。
如果有大量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使用纱布或干净的布按压伤口。
对于疑似骨折的情况,避免移动患者,可以使用木板、报纸等硬物固定患肢,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
如果患者出现脊椎损伤迹象,如不能动弹或四肢麻木,绝对不能移动患者,应等待急救人员处理。
5.内科急症处理原则
在内科急症处理中,首要任务是识别并优先处理那些可能立即威胁患者生命的病症。医生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以便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处理原则:
迅速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迅速的评估,明确诊断和确定急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状况,如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休克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及时采取措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做好患者家属沟通,及时、准确地将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6.急救技能培训
参加专业的急救知识培训,能够让我们系统地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提升应变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培训内容:
识别危急情况,学习识别常见的危急情况,例如呼吸困难、意识丧失、严重出血等,并了解这些情况的紧急程度和处理方法。
紧急呼救,掌握正确的紧急呼救流程,包括拨打急救电话、清楚告知情况、配合救护人员等。
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处理、烧烫伤处理等急救技能的训练。
通过模拟演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