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期间,新冠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猖獗,不分人抵抗力稍下降,便会感染这些病毒。
1.案例:呼吸道感染诱发头晕
家住柳北的李先生因为工作劳累、抵抗力下降,患上了呼吸道感染。他开始以为是一般的感冒,但吃了感冒药,症状一直未见好转。之后,在门诊行咽试纸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显示为“抗体阳性”。拍了胸部CT,提示肺部也有感染,部分肺野变白,俗称得了白肺。后来,他吃了阿兹夫定和奈玛特韦片等专门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病情才逐渐好转。但是,咳嗽是好转了,李先生却整日感到头部昏沉,且有阵发性的加重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出冷汗,甚至头重脚轻、行走不稳,这些症状持续了1月有余,症状时轻时重。
因为李先生以前就有眩晕症,他以为是眩晕症复发了,于是到附近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的医师了解完李先生的既往病史后,也按眩晕症及脑供血不足诊治,经过静脉输注血塞通等活血化瘀药物一周,及口服中草药、针灸理疗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后,李先生的症状略有好转,但头晕症状一直未能完全断根。之后,因头晕伴心悸明显到心内科门诊就诊。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内科医生考虑病毒性心肌炎,便将他收入心内科。住院期间,李先生再次罹患呼吸道感染,经检查是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之前的头晕症状更加严重,无论什么体位都会头昏,整日都不舒服。心内科医师请神经内科会诊后,诊断为前庭神经元炎,之后转入神经内科继续治疗。转入后予小剂量激素、改善循环及前庭康复训练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李先生一直在家坚持进行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目前头晕症状已基本缓解。
2.什么是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炎这个疾病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常发生于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头晕或者眩晕,其发病机制是前庭神经元遭受病毒侵犯有关。当然,它不是病毒或细菌直接影响了前庭系统,而是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波及前庭系统而引起的眩晕或头晕症状。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前庭神经元炎可以很快康复,但实际上,很多病人甚至2—3个月都无法完全恢复。
3.如何诊断?
前庭神经元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前驱病毒感染的病史,它是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站立行走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在外周前庭疾病中,前庭神经元炎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梅尼埃病。临床上以前庭上神经炎最常见,但一直以来检查技术手段有限,诊断治疗缺乏统一。
前庭神经元炎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临床表现出现持续且严重的眩晕,患者常明确描述为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及不稳感,站立时易向患侧倾倒,不伴听力下降及其他脑干小脑症状,头部活动加重眩晕。急性期患者常会选择健侧耳向下,闭目侧躺、保持头部不动等姿势以减轻眩晕症状,眩晕症状一般在数天后逐渐缓解。进入恢复期,眩晕症状消失,此时患者多描述为非旋转性头晕、不稳,头部运动后的短暂眩晕。此阶段的患者通常可独立站立行走,部分患者会出现行走时向一侧的偏斜,偏斜方向与前庭代偿状态相关。
4.治疗方法
前庭神经元炎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和患者教育。
急性期可予前庭抑制剂如异丙嗪、地西泮和氯丙嗪等前庭抑制剂,但不建议长期使用,原则上不超过3天。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前庭康复治疗是一种特殊的非药物疗法,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的前庭位置觉、视觉、本体感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能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前庭训练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成为治疗前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