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从中医角度认识高血压

发布时间:2023-11-16 阅读:415次 作者:马远新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高血压是西医病名,中医将其归属于“头痛”“眩晕”等范畴。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是通过服用药物来降血压,但同时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中医在高血压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其能通过改善患者体质来稳定血压。此外,中药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少,且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论治。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和治疗高血压的?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会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肝阳”等范畴内。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气滞、痰浊、水湿、便秘、积食、气虚、阴虚、阳虚、心肝脾肺肾虚等有关,属于虚实夹杂类疾病。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类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其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肝肾阴虚型  此类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耳鸣、腰肢酸软、舌红少苔等。治疗应坚持滋补肝肾、养阴填精的原则,建议患者可在医生辅导之下服用枸杞地黄丸,这一方药主要由山药、泽泻、丹皮、山萸肉、枸杞子、菊花、熟地等组成。这一方药能降低患者血管外周阻力,还有抗动脉硬化及调血脂的功效。

肝阳上亢型  这类患者大多面红耳赤,经常会有头目胀痛、烦躁易怒的情况出现。治疗应坚持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的原则,建议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天麻钩藤饮,这一方药主要由茯苓、生石决明、天麻、益母草、黄芩、钩藤、山栀子、川牛膝、杜仲构成,有降血压、镇痛、镇静的良好效果。

阴阳两虚型  此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治疗应坚持滋阴助阳的原则,建议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这一方药主要由泽泻、丹皮、附子、山药、熟地、茯苓、肉桂、山萸肉组成,服用后能通过调节神经活动,起到降压的效果。

  痰浊中阻型  此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有眩晕、头痛、少食、恶心胸闷,治疗时尽量选择祛痰、健脾胃的方药,如平胃散加减,这一方药主要由白术、泽泻、茯苓、白豆蔻、草豆蔻、甘草、陈皮、厚朴组成。服用后能改善血脂代谢,且有利于增加血管弹性,从而使患者血压维持在稳定状态。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马远新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从中医角度认识高血压》,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3年11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