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项目该检查?哪些项目最重要?这些检验项目有什么意义?这是每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想了解的。
有些患者拿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单,发现检验结果出现向上或者向下的箭头时,非常恐慌,以为自己生病了,急于想知道自己到底得了啥病?病情如何?预后怎样?实际上可能只是虚惊一场。有些患者看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以为万事大吉,殊不知,有时候检验结果虽然在正常范围,却不能完全排除身体潜在疾病的可能。如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的“准病人”,虽然不一定需要服药治疗,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增加运动量;再次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
怎样才能看懂检验报告单呢?
1.注意正常参考值范围 一般而言,化验结果如果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可视作“正常”,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视作“异常”。另外,正常参考值范围也会因性别、年龄、检验方法、检测系统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去不同医院就诊,一定要了解该医院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再判断是否正常。
2.注意不同人群不同生理状态下检验结果的变化 测定结果“异常”是否一定有病呢?不一定。一般来说,检验结果异常,临床上一定要结合病人的体征及其他结果综合判断。就拿甲胎蛋白(AFP)来说,此项目是最常规的肿瘤筛查项目,如果成人AFP明显增高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但有50%的肝炎和肝硬化病人也有增高,而妊娠妇女AFP增高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当发现检验报告某些指标出现异常时,应该先请专科医生帮忙解读,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
3.综合分析多项检验结果 化验检查很少有只做一项的,检验科会根据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检验组合(如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分析等等),以便从不同角度来反映患者情况。疾病诊断明确了(也就是说找到病根了),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就确立了。(山东潍坊临朐蒋峪中心卫生院 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