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即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中断,通常由外力作用导致,可能伴随着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在卫生院这一基层医疗机构中,面对骨折患者,迅速而准确的固定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防止骨折端移位造成的二次损伤,为后续的专业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1.骨折固定的重要性
骨折固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固定可以稳定骨折端,防止骨折端因活动而相互摩擦,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有助于减少出血和肿胀。其次,正确的固定能够保护周围的血管、神经和软组织,避免因骨折端移位而造成的进一步损伤。此外,及时的固定还能为患者转运至上级医院提供安全保障,避免因路途颠簸或不当搬动而加重伤势。
2.卫生院外科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
在卫生院外科,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涵盖四个方面。首先,需及时固定,发现骨折后要迅速采取行动,以减少患者疼痛和骨折端移位的风险。其次,固定应稳定可靠,确保骨折部位在转运过程中不受外力影响。同时,在固定过程中要细心保护周围组织,避免血管、神经和软组织受损。最后,固定后的患肢需便于医生观察和检查,以便及时做出处理和调整。
3.卫生院外科骨折固定的常用方法
卫生院外科在处理骨折患者时,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夹板固定、绷带固定、牵引固定等。
3.1夹板固定
夹板固定是卫生院外科处理骨折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夹板、绷带等材料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使骨折端保持稳定,减轻患者的疼痛。在操作时,医生会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其放置在患肢的适当位置。随后,使用绷带或纱布将夹板与患肢紧密缠绕在一起,确保固定牢固。在固定过程中,医生还会注意保持患肢的功能位,这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夹板固定时需要注意避免过紧或过松,过紧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过松则无法有效固定骨折端。因此,医生需要定期检查固定的牢固性和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3.2绷带固定
绷带固定主要用于四肢骨折的临时固定。该方法利用绷带的弹性和黏性,将骨折部位紧密包裹在一起,达到固定的效果。在操作时,医生会将患肢抬高并置于适当的位置,然后从骨折部位的远端开始,用绷带逐渐向上缠绕至近端。在缠绕过程中,医生会保持绷带的张力适中,以确保固定的牢固性。同时,医生会避免绷带在骨折部位形成环形包扎,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绷带固定时,医生也需要定期检查绷带的松紧度和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绷带过紧或患肢出现缺血症状,医生会立即松开绷带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3牵引固定
牵引固定主要用于颈椎、腰椎等脊柱骨折以及下肢骨折的固定。该方法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的作用,使骨折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操作时,医生会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牵引装置,并将牵引装置与患者的身体连接起来。随后,医生会调整牵引力和反牵引力的大小,使骨折端保持稳定。在牵引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牵引固定时,医生需要保持牵引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医生会定期检查牵引力和反牵引力的大小以及患肢的牵引效果。如发现异常情况,医生会立即停止牵引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4.卫生院外科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
卫生院外科医生在进行骨折固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有效。首先,医生需精准评估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这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在固定过程中,医生需时刻关注患肢的功能位,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医生还需警惕过度固定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通过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及时调整固定方案,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结语 骨折固定作为卫生院外科的一项基本急救技能,对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掌握正确的固定方法和原则,卫生院外科医生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骨折患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生的急救水平和技能,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