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4亿人,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并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同时,抑郁症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当前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为15%—20%,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8%—10%,超过半数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如何呵护好孩子心理健康,成为一道重要的课题。
一、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情感低落为主的一组症候群,可分为典型抑郁症和非典型抑郁症两大类。
典型抑郁症,指具有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抑郁悲观、情绪消沉、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或丧失、精力缺乏或疲乏等症状,同时具有“三低”(低能量、低活力、低兴趣)和“三无”(无价值、无希望、无兴趣)的特点。
非典型抑郁症是指抑郁心境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节律性,抑郁心境在一段时间内相对较轻或波动较小。其主要特点为情绪低落与精神运动迟缓或激越交替出现,心境与环境不相称,症状不典型。
二、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1.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重大事件。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亲人患重病等。
2.长期的学习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情绪得不到释放,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排解,造成心理负担。
3.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焦虑和迷茫。青少年性发育带来的荷尔蒙变化和各种生理变化都会导致情绪波动,同时由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到压力时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4.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期对孩子表现出漠视、冷漠,甚至虐待的家庭环境都会对青少年造成伤害,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5.遭遇校园欺凌。
6.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缺少父母陪伴和关爱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孤独感,在遇到压力时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三、如何判断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会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运动和学习等,使患者感到消极、孤独、自卑。此外,抑郁还会使患者缺乏动力,经常感到力不从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常见的躯体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比如失眠、早醒,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肠胃不适、腹胀,头痛或头晕等。
抑郁症还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退缩和社交退缩,缺乏兴趣和活力;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出现厌学、沉迷网络等情况;更严重的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观念可能比较明显,他们常表现为愤怒、焦虑和绝望。严重的情况下,有些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自杀行为。对于这种情况,家人应及早带孩子到专科医院检查、治疗,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四、抑郁症患者的支持
1.父母和家人 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来源,他们能够提供温暖和爱的环境,给患者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2.医生、心理咨询师 非常重要的支持来源。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专业医生能提供必要的治疗和药物支持,让患者可以顺利康复。
3.医校联动 如果青少年患有抑郁症,父母可以向学校求助。如果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父母可以向心理老师、医生等专业人员求助。如果发现孩子的抑郁症状比较轻微,可以先通过心理辅导、咨询等非正规的渠道缓解症状,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果发现孩子抑郁严重,甚至已经有了自杀观念和行为,要及时带孩子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4.家庭、学校、社会共护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国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青少年抑郁症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五、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
1.合理的饮食和睡眠。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避免过度刺激。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避免过度刺激,使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3.培养良好的性格。多给孩子鼓励,多肯定孩子,让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性格,避免遇事就逃避或者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4.做好亲子沟通。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与老师、同学沟通好,多跟孩子交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 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