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主要寄生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呈螺旋状或S形,具有鞭毛,能灵活运动,这使得它可以在胃黏膜的黏液层中穿梭。
一、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危害
1.引发胃部疾病
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长期在胃黏膜定植,会引发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得胃酸更容易侵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从而导致溃疡的发生。患者会感到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公认的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导致胃黏膜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癌变。虽然并非所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都会发展为胃癌,但感染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比未感染人群明显增高。
2.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缺铁性贫血: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影响铁的吸收。此外,长期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出血)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有关。其机制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1.不良饮食习惯者: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人,这些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风险。有些人喜欢吃生冷食物,如生鱼片、刺身、未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也可能携带幽门螺旋杆菌。饮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的人,胃黏膜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容易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生活习惯不良者:长期吸烟、饮酒的人,酒精和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降低胃的抵抗力,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机会。不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不洗手、与他人共用餐具等,也容易接触到幽门螺旋杆菌并被感染。
3.特定职业人群:医护人员、教师、餐饮从业人员等,由于工作性质,与他人接触频繁,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风险相对较高。
4.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如果家族中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其他家庭成员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可能与共同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5.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胃部疾病的人,胃黏膜已经受损,更容易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身体的免疫力较低,也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三、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
1.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食物:避免食用生鱼片、刺身、未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等可能携带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
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降低胃的抵抗力。
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在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等场合,实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饮水卫生: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水,避免饮用生水或被污染的水。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酒精和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降低胃的抵抗力,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机会。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手部清洁。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等物品。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胃的正常功能,降低胃的抵抗力。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定期体检
对于高危人群,如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胃部疾病的人,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特定职业人群等,应定期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应及时进行治疗。
结语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对胃部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细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它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我们的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