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烫伤、扭伤、窒息等。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为自己或他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一些实用急救小知识。
1.烫伤与烧伤
烫伤和烧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当发生烫伤或烧伤时,首先要迅速远离热源。对于小面积的轻度烫伤,可以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伤口20—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防止热量继续伤害深层组织。注意不要用冰块直接冰敷,因为冰块的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伤口恶化。冲洗后,如果皮肤没有破损,可以涂抹一些芦荟胶等温和的药膏。如果伤口出现水疱,不要轻易弄破,可以用医用纱布覆盖包扎。对于大面积或严重的烧伤,应立即就医。
2.扭伤
扭伤是关节在外力作用下,超过其正常活动范围,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筋膜等发生撕裂伤。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加重伤害。在24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之后,可以热敷并抬高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扭伤后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明显、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是骨折等严重情况,需迅速就医。
3.流鼻血
流鼻血时,要保持冷静,不要仰头或用手揉搓鼻子。正确的做法是低头前倾,捏住鼻梁下软骨部位5—15分钟,或使用冰袋冷敷。如果鼻血持续不止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头晕、乏力等,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4.窒息
窒息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一旦发现有人窒息,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并尝试拍打患者背部帮助其排出堵塞物。对于婴幼儿,可以采用头低脚高的体位,拍打背部。对于成人,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即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着腹部中线,另一只手握住攥拳的手,向上快速冲击腹部,直到异物被排出。
5.中毒
中毒是指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引起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常见的中毒物质包括药物、化学品、植物和动物毒素等。发现中毒时,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并清楚告知摄入何种物质、剂量以及患者基本信息。在等待救援过程中,不要随意催吐或给患者喂食任何东西。对于某些特定的中毒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6.头部受伤
头部受伤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轻微头部撞击可以进行冰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出现出血,要立即止血,并尽快送医。如果出现昏迷、呕吐、抽搐等症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每15分钟放松止血带防止组织坏死,并立即就医。
7.手指切伤
手指切伤是生活中常见的外伤。对于轻度切伤,可以用创可贴包扎。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较多,应用手指压迫法止血,并及时送医缝合伤口。在送医途中,可以用干净的布料或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8.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心脏骤停时维持受害者的生命体征。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技能至关重要。发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后,首先要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然后进行呼救,并请求周围人帮忙拨打120。之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按照胸部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的顺序进行。按压深度应达到胸骨下陷5厘米,按压频率应为100—120次/分钟。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畅通,捏住患者的鼻孔,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缓慢吹气,每次呼吸应持续1秒以上,可见胸廓起伏即可。
9.其他急救知识
异物入眼:频繁眨眼以利用泪水冲刷异物,必要时用清水冲洗眼睛,但务必摘掉隐形眼镜。禁止揉搓眼睛,若异物无法清除或眼部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胃穿孔:让患者左侧卧位减轻胃内压力,尽快送医救治。
癫痫抽搐:抽搐时,不要往患者嘴里塞任何异物,保持其呼吸道畅通,等待救护车到来。
触电:发现触电者时,要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棍、扁担等拉开电源。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
结语 在急诊急救的世界里,每一秒都至关重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还能让我们在关键时刻成为他人的守护者。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急救意识,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