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一炎不合”就吃抗生素?快打住

发布时间:2024-05-23 阅读:513次 作者:王海艳
单位及职务:遵化坤桐医院

   在现代医学的璀璨星空中,抗生素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自其被发现以来,抗生素以其强大的抗菌能力挽救了无数生命,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进程。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神奇药物的神秘面纱。

   1.抗生素的发现之旅

   抗生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是一个科学探索与疾病斗争交织的时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种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青霉素。这一发现最初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直到几年后,牛津大学的同事弗洛里和钱恩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提取出纯净的青霉素晶体,才使得这一药物得以应用于临床治疗。青霉素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抗细菌感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后,科学家们继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不断发现新的抗生素种类。如链霉素(1943年发现,用于治疗结核病)、四环素(1948年发现,广谱抗生素)、氯霉素(1947年发现,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等,这些抗生素的相继问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武器库。

   2.抗生素的工作原理

   抗生素之所以能够有效对抗细菌感染,关键在于它们能够干扰细菌的基本生命活动。具体而言,抗生素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它们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的关键酶,导致细菌细胞壁破裂而死亡。

   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如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它们能够抑制细菌核糖体的功能,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细菌无法生长和繁殖。

   干扰细菌核酸的复制和转录: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它们能够抑制细菌DNA复制或RNA转录所需的酶,从而阻断细菌遗传信息的传递。

   破坏细菌细胞膜:如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它们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膜,引起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菌内容物外泄而死亡。

   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尽管抗生素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耐药性问题。耐药菌的产生,使得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失去作用,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明确适应症: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无效。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避免盲目使用。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同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和抗菌强度。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且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遵循用药原则: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预防耐药性的产生:为了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应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于轻微的细菌感染,可以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个人卫生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和长期使用。

   结语  抗生素的发现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然而,随着耐药性问题的日益凸显,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携手共筑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防线,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的美好未来。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公众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耐药性的挑战,让抗生素这一神奇药物继续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遵化坤桐医院 王海艳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一炎不合”就吃抗生素?快打住》,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