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如何正确处理和护理开放性骨折

发布时间:2024-05-23 阅读:358次 作者:门丽丽
单位及职务: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开放性骨折,又称复合性骨折或外露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的骨折类型。这种骨折不仅涉及骨骼的断裂,还伴随着周围组织的损伤,如肌肉、血管、神经等,因此其处理与护理相较于闭合性骨折更为复杂和关键。本文将从急救处理、医疗救治、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正确处理和护理开放性骨折。

   1.急救处理

   保持冷静,迅速评估伤情:面对开放性骨折的紧急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脉搏等,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大出血、休克等。

   止血:对于有明显出血的伤口,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可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止血,若出血量大,可考虑使用止血带,但需注意止血带的位置、时间和松紧度,避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固定骨折部位:在止血的同时,应尽快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少骨折端的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可利用身边的木板、树枝等硬物作为夹板,将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一并固定,注意固定物不宜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导致固定失效。

   暴露伤口,避免污染: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尽量避免使用不洁的物品覆盖或包扎,以免加重污染。如条件允许,可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类物品轻轻覆盖伤口,以减少污染和减少出血。

   迅速转运:完成初步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体位稳定,避免骨折部位受到二次损伤。

   2.医疗救治

   彻底清创:到达医院后,医生会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污染和坏死组织,为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创造有利条件。清创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骨折复位与固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复位和固定方法。对于简单的开放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如石膏、夹板等);对于复杂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如钢板、螺钉等)。

   预防感染:开放性骨折由于伤口与外界相通,感染风险较高。因此,在救治过程中需给予足量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并发症防治:开放性骨折可能伴发多种并发症,如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对于使用外固定的患者,还需要注意外固定物的松紧度和稳定性,及时调整以避免压迫性坏死或固定失效。

   疼痛管理:骨折术后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式,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

   肢体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肢体的功能锻炼。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肌肉收缩等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加速骨折愈合和康复进程。

   4.康复锻炼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方法、康复时间和康复进度等方面的内容。

   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轻柔的关节活动开始,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在锻炼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骨折部位和周围组织,避免过度锻炼或再次受伤。

   定期复查和评估:在康复过程中需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和锻炼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和护理开放性骨折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从急救处理到医疗救治,再到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门丽丽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如何正确处理和护理开放性骨折》,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5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