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这一突发的脑血管疾病,正悄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它不仅发病急促,而且后果严重,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面对中风的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科学的预防、及时的识别以及有效的康复管理,都是我们抵御中风侵袭的有力武器。
1.认识中风:无形的健康杀手
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一种由脑血管突发性病变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大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出现功能障碍,如言语不清、肢体麻木等;而出血性中风则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症状更为剧烈,包括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意识丧失。中风不仅发病突然,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更是让人闻之色变。
(1)中风的危害
中风后,患者的脑部会受到严重损伤,留下多种后遗症。常见的后遗症如下。
肢体麻木与偏瘫: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的麻木感,甚至一侧肢体完全瘫痪,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语言障碍:失语症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可能无法理解或表达语言,严重影响沟通。
认知功能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失认症,即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下降,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能力的丧失。
心理影响:长期卧床或依赖他人照顾的中风患者,往往伴随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2)中风的高危人群
中风并非无迹可寻,特定人群更容易受到中风的威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发生中风。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血管病变风险高,是中风的高危群体。
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人群,中风风险显著增加。
2.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脑卒中的急救关键在于“早”,及时识别中风症状并拨打急救电话,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1)中风的常见症状
中风的症状多种多样,但通常具有如下突发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面部不对称:观察患者微笑时,是否一侧口角下垂。
手臂无力:让患者平举双臂,看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下垂。
言语不清:患者说话是否含糊不清或难以理解。
其他症状: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平衡失调等。
(2)紧急呼救与初步处理
一旦发现中风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
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拨打120,告知患者症状和具体地址,保持电话畅通。
保持患者平卧:将患者放平,避免搬动,解开衣领和袖口,保持呼吸道通畅。
侧卧防呕吐:如患者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窒息。
避免随意用药:在未明确中风类型前,不要随意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3.脑卒中的预防与康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中风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的预防与康复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和致残率。
(1)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定期体检: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项目。
心态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
(2)康复管理
早期康复介入: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
家庭支持: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协助其完成康复训练,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长期随访:中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中风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但通过提高公众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以及实施科学有效的预防与康复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保护更多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