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现代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让胃溃疡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西医认为胃溃疡主要是指患者胃部黏膜出现损伤,而中医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或“胃痛”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并且提出胃脘痛与其它脏器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对胃溃疡的理解。
1.中医认为胃溃疡是什么
中医认为胃溃疡归属于“胃脘痛”或“胃痛”的范畴,其发病与饮食伤胃、外邪犯胃、脾胃虚弱和情志不畅等因素息息相关。上述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胃气郁滞,胃失和降,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胃溃疡患者时,强调辨证施治以及整体调理。中医根据胃溃疡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实证、虚证,中医治疗实证患者的原则是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热解郁,而虚证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健脾益胃。
2.中医治疗的原则
因现代人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更加偏爱高油脂、辛辣类食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再加上熬夜、久坐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湿热、瘀滞、气郁、痰浊,严重影响胃部健康。现阶段,中医治疗胃溃疡患者主要采用分期论治结合分型论治方式,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例如,肝胃不和型胃溃疡患者的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湿热中阻型胃溃疡患者则是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此外,中医还给予患者食疗药膳保护胃黏膜,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3.中医治疗的优势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西医主要给予患者四联疗法进行除菌治疗。现阶段,临床医生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是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以及次枸橼酸铋。虽然,四联疗法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并且临床疗效得到大量研究结果验,但是,常规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在第一次除菌治疗后未能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易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复。同时,由于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以及治疗周期较长,其出现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此外,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菌风险增高,以致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事实证明,中医药在治疗胃溃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通过辨证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生在辨证治疗中会详细对患者进行问诊和检查,确定胃溃疡的证型,如寒热虚实、气滞血瘀等。同时,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因人因时制宜。此外,中药多采用天然药材以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临床研究显示,医生给根据患者胃溃疡的特点给予经典方剂治疗,并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配伍,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如,四君子汤加减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溃疡患者,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保和丸加减适用于脾胃不和型胃溃疡患者,具有和胃止痛、消食导滞的作用;丹栀逍遥散加减适用于肝气犯脾型胃溃疡患者,具有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的功效。
大量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通过西医四联疗法,可以快速清除胃内细菌,从而缓解临床症状,而中医辅助治疗可以调理患者脾胃,促进胃部康复。此外,中医药可以调理患者身体状态以及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胃黏膜的修复,降低胃溃疡复发风险。中医除了给予患者中药治疗外,还会采用按摩以及中药热奄包等方式进行治疗,以此改善胃溃疡症状。如经常按摩足三里可以调和振奋脾胃机能,促进体内多种消化酶的分泌,同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患者通过中药热奄包的热力和药力的作用,可以起到疏通脏腑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胃溃疡作为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和专方加减,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其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