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一文详解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要点

发布时间:2024-04-18 阅读:523次 作者:张娜
单位及职务: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心脏介入手术是通过微创技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心脏介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也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管理。本文将探讨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如何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

   在心脏介入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手术风险。例如,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血液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血糖、血脂和凝血功能的信息,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和术后不会出现意外情况;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观地显示心脏结构和血管状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护士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确保手术安全。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护理要求,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对于有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暂停用药,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护士的细致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2)心理支持

   术前心理支持是护理的重要环节。许多患者在手术前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尤其是对手术过程和结果的未知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压力。护士应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安抚,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可以安排成功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分享经验,增强新患者的信心,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护士还可以提供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和冥想,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具体来说,深呼吸训练可以通过缓慢、深长的呼吸来放松神经系统,而冥想则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和排除杂念来达到心灵的平静。此外,护士还应关注患者的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信息咨询,帮助他们理解和配合术前护理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减少术前焦虑,促进术后康复。

   2.术中护理

   (1)手术监护

   在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心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等问题,而血压的监测则能帮助识别出潜在的低血压或高血压危机。氧饱和度的监测对于确保患者的血液含氧量足够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或进行额外的医疗干预。此外,护士还需协助医生准备和传递手术器械,如导管、支架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是关键,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无菌操作包括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消毒器械以及定期更换消毒液等,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士必须高度集中,确保每一步操作都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执行。

   (2)合理用药

   术中用药的管理是心脏介入手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准确计算和给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常用的术中药物包括镇静剂、镇痛剂和抗生素等,护士需熟悉这些药物的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镇静剂和镇痛剂可以帮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舒适,减少痛苦和紧张,而抗生素则用于预防感染。护士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效最佳且副作用最小。例如,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此外,护士还需随时准备应急药物,如肾上腺素,以应对突发的过敏反应或其他紧急情况。合理用药不仅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  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涉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中监护和术后的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风险,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护理人员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入微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张娜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一文详解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要点》,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4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