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晨起后喷嚏接连不断,鼻涕伴眼泪齐流;或是进入空调室内后鼻痒难耐……此类症状可能并非简单的感冒所致,而是与过敏性鼻炎有关。过敏性鼻炎是现代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鼻塞、鼻痒、打喷嚏等,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情绪状态造成不利影响。
在我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较高,几乎相当于每十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患病。传统中医理论将过敏性鼻炎称为“鼻鼽”,且对于该病症的防治具有独到的见解以及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从中医角度,针对过敏性鼻炎的日常护理措施进行科普。
1.防鼻寒
在我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到“肺开窍于鼻”,因此,过敏性鼻炎与人体肺部具有密切关联。此外在《灵枢》中记载,“形寒”、“寒饮”两种病因共同作用,可导致患者阳气受损,伤及肺部。对应于过敏性鼻炎疾病,患者大多喜食寒凉之物,或是夏季空调温度设置过低,导致机体阳气受损。因此,中医认为,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首先应当加强防寒措施,少食或不食直接从冰箱取出的冷冻食物,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且从室内进入空调房时,先佩戴口罩,待逐渐耐受后再取下。
2.重清洁
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日常生活中主要包括尘螨、花粉、皮屑等。因此,患者应当通过科学检查,明确自身过敏原,日常生活中避开此类物质,同时加强开窗通风,勤换勤洗衣物、被褥、毛毯,并且在天气较好时,将其晾晒于阳光下。此外,还可准备两块或以上的干净布料,将其缝在或夹在被头处,定期将其拆下清洗,能够减少螨虫的滋生。如前往公园、郊外等植被茂盛的地点,应做好口罩佩戴等防护措施,避免接触花粉等过敏原。
3.洗鼻腔
基于中医理论中“肺开窍于鼻”的说法,且众所周知,肺主呼吸功能,鼻部作为肺部的“门户”所在,具有通气功能,不仅是气体进出的通路,也是外邪侵入体内腑脏的通道,因此中医认为,通过正确清洗鼻腔能够对邪毒起到清理作用。患者可借助专业洗鼻器,使用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清洗,每日早晚2次即可,注意操作正确、动作和缓,以防患者出现呛咳反应。此外,还可在洗脸时,屏住呼吸,将面部尤其是鼻子浸入干净的冷水中,坚持约2分钟后,抬头,重复3到4次。
4.按穴位
中医认为,通过对鼻部穴位进行正确按摩,能够对鼻炎症状起到较好的改善效果,定位于鼻周附近迎香、鼻通、印堂穴位,以中指指腹进行适当按揉,注意合理控制力度及幅度,出现酸胀感即可。
(1)迎香穴:该穴位位于鼻翼两旁凹陷点处,通过给予该穴位按摩刺激,能够起到通利鼻窍、疏风散热的功效,有助于鼻塞症状的改善。
(2)鼻通穴:因其位于迎香穴上方,故该穴位又名“上迎香”,通过按摩刺激,能够对鼻炎症状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印堂穴:该穴位位于人体两眉之间,通过一定的按摩刺激,能够起到宁神安心、通鼻明目的功效。
5.调体质
在中医理论中,将人的体质划分为九型,而过敏性鼻炎患者通常属于过敏质(特禀质),阳气虚损主要集中于肺、脾、肾三脏。因此,应当以益气、温阳、固摄为日常养护原则,推荐饮用生姜红枣汤,取三枚红枣并将其剪开,并准备5到7片生姜片,同放入水中煎煮,取汤汁饮用。其中,红枣能够发挥固摄益气的功效,生姜则能够散寒解表、化饮温肺、止呕温胃,可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起到调节效果。
6.强身体
在传统中医治疗八法中,“汗法”通过增强排汗,能够促进邪气的排出,有利于达到振奋阳气、预防外邪入侵的作用。因此,此法对于过敏性鼻炎病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其一为温水足浴,每日睡前温水泡脚15到20分钟,能够对血流循环及抵抗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增强阳气。其二为运动排汗。每日坚持适当运动,常规在30分钟左右,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能够促进体内寒、湿的排出,对体质增强具有积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