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人报 > 健康科普

急性胸痛危险分层和病情评估

发布时间:2024-02-26 阅读:618次 作者:谢杉杉
单位及职务: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近年来,急性心血管患病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生活习惯的改变等综合因素影响下逐年递增。急性胸痛症状不一,具有危险性差异悬殊、救治时间依赖性强的特点。虽然我国胸痛诊疗逐渐完善,但考虑医务人员急诊能力存在差异性,疾病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急性胸痛的救治流程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科学诊断、对危险程度进行严格分级、确保正确的分流以及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疾病诊疗重点是优化早期流程、快速鉴别。

一、急性胸痛救治现状

急性胸痛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其病因不同,疼痛部位、性质、程度也存在差异。

在我国,现阶段急性胸痛疾病的治疗现况面临如下挑战:许多急性胸痛的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疾病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延误情况时有发生,院前、院内急救环节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协同救治配合缺乏流畅等。

二、危险分层和病情评估

由于胸痛病因种类繁多,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危险程度作出详细评估,对于致命性胸痛患者而言,医护人员需立即对其采取抢救措施,对于中危险程度的胸痛患者而言,需动态评估生命指标,检测相关数据,对于低危险胸痛患者而言,需合理采取分流操作。

1.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策略

胸痛患者若是伴随意识改变、呼吸衰竭、血压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前往监护室或抢救室。对于既往无冠心病史、突发胸痛、憋喘、咯血、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而言,需尽快监护,完善相关检查。对于超过一周的轻度胸痛、胸壁压痛等患者而言,可按照常规就诊。

2.致命性胸痛判断

医护人员接诊胸痛患者时,需注意胸痛持续时间,并详细患者既往病史、用药史等,结合查体、辅助检查等结果快速识别致命性胸痛疾病,致命性胸痛病史包含:心血管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慢性肺病病史等,ACS主要症状在于胸部闷痛、憋闷感,持续数分钟,可放射至上肢、颈部等,持续20分钟未缓解,需考虑急性心肌梗死;ADD多伴随持续撕裂样痛,双侧肢体血压较大等;APE表现以咯血、呼吸困难为主,严重者昏厥、猝死。

常规查体在于检查四肢血压是否对称,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静脉炎、水肿等,所有患者需在首次医疗后较短时间内完成心电图动态观察,根据疑似诊断针对性选择血生化检验、超声、X线等检查手术。

3.中低危胸痛患者的诊断评估

对于中低危胸痛患者而言,需在入院后立即采取心电图动态检查,若是无法鉴别诊断相关疾病,可结合患者实际病症开展POCT、影像学检查,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往往包含以下疾病:①呼吸系统疾病(胸膜肿瘤等);②胸壁疾病(带状疱疹等);③纵隔疾病(纵隔炎等);④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癌等);⑤神经精神疾病(脑血管等);⑥其他(多发性骨髓瘤等)。

对于检查后再次评估为中低危患者而言,需依据诊疗指南,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检查结果,制定早期药物治疗、长期预防方案,协助患者办理住院、转院等相关流程,在对患者开展出院指导阶段,需明确告知其随访时间、注意事项等。

对于未完成临床检查而选择离院、转院的患者而言,接诊医师需明确告知患者相关风险、预防措施、紧急处理措施等,并尊重患者意愿签署相关医疗文书。

三、辅助检查

每一位急性胸痛患者都需要进行心电图的检测,如有需要,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复查。

   此外,实验室检查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可有效诊断缺血性胸痛疾病。cTn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CK-MB也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MYO、cTn、CK-MB联合应用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心脏功能标志物的利钠肽也可鉴别诊断急性胸痛,降钙素原用于鉴别患者有无感染,动脉血气可快速评估患者电解质水平,血生化检查结果可为医生鉴别诊断急性胸痛提供依据。床旁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大血管、心脏功能,X线、CT检查可诊断气胸,CTA可明确急性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谢杉杉同志:

您的科普作品《急性胸痛危险分层和病情评估》,已在《快乐老人报 健康科普版》发表并于2024年02月在官网转发刊载传播,查阅及下载网址:

《快乐老人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3-0024、邮发代号:41-178。

特发此证,以兹证明!


Copyright © 2010- 湖南快乐老人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000700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21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湘B2-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