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在女性的一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怀孕期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孕妇的心理会发生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关于孕妇心理健康,你知道多少呢?
1.不同孕期孕妇的心理特点
1.1孕前期
在刚开始怀孕的时候,孕妇怀揣着对新生命的盼望,会感觉到甜蜜和幸福。但是不久之后,大多数孕妇就会出现妊娠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这会对孕妇的心理造成影响,让孕妇变得忧愁、烦躁。另外,部分孕妇还会担心腹中胎儿的健康,恐惧生产时的疼痛,从而出现焦虑、压抑等问题。
1.2孕中期
随着怀孕天数的不断增长,到了孕中期,孕妇的妊娠反应逐渐消失,食欲开始慢慢恢复。而且,胎动能够让孕妇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生命,这对孕妇的心理形成了很大的宽慰,有效缓解了孕妇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
1.3孕晚期
在孕晚期,很多孕妇会出现诸多不适,因此又会出现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在这个阶段,孕妇们通常会十分担心婴儿的健康,一旦感受不到胎动,就会变得非常敏感、紧张。不过,随着预产期的不断临近,孕妇们会很期待胎儿健康娩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孕妇对生产的恐惧心理。
2.如何让孕妇保持心理健康
2.1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家人可以对孕妇的房间进行简单布置,新增一些婴儿用品或者可爱的小物件,为孕妇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孕妇的不良情绪。在外面天气比较好的时候,应打开窗户进行通风,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进来,避免孕妇由于房间憋闷出现不良情绪。当孕妇心情不好的时候,家人应给予孕妇一定的包容和理解,不要对孕妇造成进一步的心理刺激。
2.2加强配偶间的沟通交流
准爸爸是孕妇的坚强后盾。在日常生活中,准爸爸应腾出足够时间与孕妇进行沟通交流,尽最大的努力经营好夫妻关系,开导孕妇当前阶段存在的不良情绪,防止孕妇因为不良情绪不断积压产生心理问题。孕妇也可以向准爸爸明确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主动寻求准爸爸的安慰、鼓励和关爱,让自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如果准爸爸发现孕妇有发火的苗头,可以采取风趣幽默的方式及时化解。
2.3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应注意膳食的合理性,并尽可能选择多元化的食物,保证获得均衡的营养,与此同时,孕妇应有效协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保证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孕妇应进行适当运动。
2.4积极进行自我调节
在感觉自身情绪不佳的时候,孕妇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孕妇可以多去户外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另外,孕妇也可以培养一些如插花、手工、绘画、茶艺等兴趣爱好,有效转移不好的情绪。或者孕妇也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心里默念“我的宝宝快要出生了,好期待啊”“我很健康,宝宝肯定也很健康”等。
2.5适度发呆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发呆是人体大脑对外界事物进行有效调节的应激反应,是人体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方式。在发呆的时候,人体大脑的活动意识会逐渐减弱,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因此,孕妇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每天保持适宜的发呆时间,让大脑得到休息。
2.6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和孕期知识
在闲暇时间,孕妇可以学习心理健康课程,了解情绪管理、心身解压、积极赋能等相关知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除此之外,孕妇还可以学习孕期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身体变化,从而有效预防焦虑、烦躁、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结语 从怀孕到分娩,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如果孕妇存在过多的不良情绪,就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诱发流产、早产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真正重视孕妇的心理健康。如果孕妇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那么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