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临床中很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30年里肺癌发病率增长了465%,城市人口的发病率更高于乡镇人口,而且该病的死亡率也非常高,目前我国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还不足15%。早期发现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但通常情况下肺癌发现时就已经有局部病灶处于晚期,因此无法手术治疗。对于局部肺癌晚期的病人而言,在理论上是可能治愈的。放射治疗就是针对局部肺癌晚期最好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放射治疗模式有常规的分段/加速高激活度放射治疗、三维方式治疗以及全脑预防性放射治疗。
1.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人们更熟悉药物、注射以及手术等方式,对于放射治疗的作用则了解得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前几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让人们去观察到,所以会更为熟悉与理解。
放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抗癌功效,原因是它发出的放射线具有一种特殊能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辐射。在自然环境中接触到的辐射很可能会引发癌症,但在放射治疗中,辐射却是癌细胞的致命“杀手”。无论癌细胞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吸收辐射的射线,它们所吸收的射线都会与癌细胞进行相互间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细胞的DNA。简单来说,肺癌的放射治疗就是通过释放大剂量的辐射来照射癌症肿瘤,从而完成对肿瘤细胞的破损与杀死,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与转移等。
在对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治疗中,约有54%的人会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接受放射治疗,有近64%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接受放射治疗,可见,放射治疗在对肺癌病人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放射治疗肺癌的模式
2.1常规分割/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比较难治的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标记指数可达8.3%,潜在的加倍时间相对较短。而且,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也更快。在进行放疗时,残留的肿瘤细胞很可能发生快速增殖。所以,要对病人给予较高的辐射剂量,目的是达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死与破坏。比如,一个直径在5厘米以内的小型肿瘤,每日进行一次放射治疗,需使用放射量80—90Gy,甚至要达到100Gy才能够完成对肿瘤细胞的破坏和杀死。
常规放射治疗的剂量是60Gy,每次2Gy,需要治疗30次。对比研究发现,常规放射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只能将大部分肿瘤细胞抑制住。而肿瘤细胞具有快速增殖的特性,所以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需要进行更多次的放射治疗才能够达到破坏肿瘤细胞,进而将其杀死的目的。
2.2三维形放射治疗
三维形放射治疗不仅可以清楚准确地描绘需要照射的目标区域,而且由于它本身可用的固定装置,还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健康组织暴露。并且,三维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所需照射剂量。一般情况下,如果V20小于22%,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为0;如果V20在30%到40%之间,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概率为13%;而当V20大于40%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就会升高到36%。此外,在三维技术的辅助下,肿瘤的照射剂量可以有明显提高,通常情况下都可达到81—95Gy,提高患者1—2年的生存率32%—64%,而且有利于病人预后。
2.3全脑预防性放射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至少有25%的肺癌患者会发生癌细胞的脑转移。一旦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建议通过全脑照射治疗。一般来说,照射剂量与正常剂量相同,即10次暴露时为3Gy,总共30Gy剂量或20次暴露,每次2Gy,总剂量为40Gy。
结语 在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医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在对于肺癌的实际放射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牢记精确治疗、精确计算以及精确定位的原则,以保证可以完成最大程度的照射剂量,进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破坏与杀死,同时,精确操作还可以降低放射治疗的一些毒副作用,促进实现高效率的治疗目标。